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枣庄: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

   日期:2020-01-06     来源:凤凰网    

编者按: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取得了瞩目成绩。

进入新时代,山东更是以奋发姿态,锐意改革,迎难而上,勇当全国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排头兵。

百舸争流逐浪行。在全国新一轮的发展大局中,山东的主动担当和创新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凤凰网山东年终特别策划《凤观齐鲁2019》深度报道系列——“这就是山东”,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讲述山东发展故事,展现山东发展成绩,传递山东发展信心,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充满活力的新山东!本期推出《枣庄: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聚焦枣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以及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

枣庄,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它供应了江浙沪一带超过50%的煤炭,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曾占经济结构的八成以上。

曾经的荣光不再那么耀眼,资源的枯竭,使得古老的“煤城”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难题。2009年,枣庄被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并重拾经济发展活力,考验着这座煤炭标签特别鲜明的城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面对发展的追问,枣庄坚持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昔日的黑灰色调正在转换成当下缤纷的美丽图景。

用日新月异形容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不为过。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使得枣庄以新的姿态矗立鲁南大地。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风生水起”

悠悠千载,重农崇农兴农是枣庄始终不变的底色。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引领下,农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石,催生着枣庄实现从“煤城”到“绿城”的破茧之变。

一系列事实表明,枣庄绿色农业发展战略,不仅带动着经济转型,同样让人民记住了乡愁,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向前一步。

2017年10月,枣庄被列入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此前,它曾先后成为首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至此,它成为全国唯一整建制推进“三区”建设的地级市。

随后的2018年,枣庄市人民政府出台《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枣庄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定位为: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现代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示范样板。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枣庄市农业局党委提出“带着感情服务农民,带着责任运筹农业,带着希望建设农村”工作理念,实施了“百村万户”农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培训140个村农民1万余人;选聘313名农技指导人员,培育科技示范户3130户,建设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7处。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农技人员组团服务基层,建立帮包服务网点20个,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目前,枣庄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98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达到130家,农业精品园区达到110家,美丽生态养殖场达到51个。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营产品销售总收入实现130余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过亿元以上的63家。

枣庄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不断改革创新的勇气,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企业蓬勃兴起,形成以“园区带基地、企业联农户、产业兴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放心品牌等,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这里“风生水起”。

“鲁风运河 生态枣庄”文旅名片熠熠生辉

枣庄,是千年大运河造就的经济文化繁盛之地,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革命热土。近年来,枣庄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引爆点,利用运河故道的文化滋养,在山东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这将枣庄的城市形象提升至新高度。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推动了南北沿运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造就了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长廊”。枣庄通过挖掘台儿庄丰富的运河资源,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融汇鲁南民俗文化,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展示基地。

2019年的国庆假期,枣庄市10个重点旅游监测景区国庆节假期共接待游客12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89.9万元,其中台儿庄景区共计接待游客51.2万人次。

2019年3月,枣庄发布《枣庄市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 年)》,致力于打造“鲁风运河,生态枣庄”,以优质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的文化旅游,深度发掘地域文化底蕴,逐渐形成精品文化旅游战略。

目前,山东正在深入推进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枣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京杭大运河赋予枣庄“鲁风运河”这张鲜明而独特的名片,必将熠熠生辉。

同时,枣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切实推进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展现枣庄红色旅游新风貌,增强枣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7月,全新建设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正式开馆运营。纪念馆甫一开馆,就成了众多单位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场所,也成了不少游客到枣庄旅游的景点新选择。

此外,枣庄进行研学旅游和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整合红色遗产资源,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讲述当年红色故事,支持鼓励文化企业依托红色资源研发有优势、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下一步,枣庄仍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枣庄乃至整个鲁南的运河故事、民族故事,并坚持高位推动,以提升旅游发展效益为基础推动产业集聚,让“鲁风运河,生态枣庄”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有效推广。

项目建设全面起势,激发动能转换新动力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枣庄是一个既有文化古迹,又有现代化成果的地方。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枣庄市委、市政府秉持“先把经济搞上去”的奋斗目标,在“265”产业集群培育基础上,突出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省委、省政府明确了枣庄的发展方向,支持枣庄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

“我们必须牢牢扭住‘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这个第一等要事,矢志不渝促发展,攥紧拳头抓落实,跑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枣庄市委书记李峰说。

枣庄将发展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提出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2018年,枣庄市共储备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194个、总投资3356亿元,66个重大项目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鲁南大数据中心,是枣庄借助区位优势开展的又一重大项目。这座初期建设180亩,机柜数量已达8000余个的数据中心,正在吸引着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世界顶尖互联网公司投入合作。

枣庄也因此成为继济南、青岛后山东第三个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被工信部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从而在山东形成鲁东青岛,鲁中济南,鲁南枣庄三大数据中心的格局。

回溯悠悠农耕文明,放眼泱泱神州版图,时空更替、经纬叠变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枣庄历史。今天的枣庄,实现了“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未来的枣庄,必将续写鸿篇、再奏华章。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