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传统技艺,是一个时代最温暖而鲜活的记忆

   日期:2020-10-29     来源:枣庄档案    

所谓的“老行当”,其实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判别标准,通常的理解是,一个因时代的发展而即将消亡的行业,无数民俗技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逐渐销声匿迹。那么旧时的枣庄是如何记忆传承的呢?




姜玉树摄


技艺传承
工匠业俗称“手艺行”、“耍手艺的”,如木匠、铁匠、裁缝、泥瓦匠、石匠、剃头匠,还有喇叭班等民间艺人。他们的手艺高低,直接关系着本身的利益,所以谁有高招、绝招,不但不外传,在家里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





这些工匠艺人,除了家传,也收徒弟。但收徒弟的目的多数不是为了传授手艺,而是为了让徒弟为他出力、挣钱。一般手艺人到了老年,才收徒弟。
徒弟入门要行“拜师礼”,设请师宴席,俗话说“磕头认师傅”,还要订立“三年满、四年圆”的合同。所谓“三年满”,就是3年包教包会手艺;“四年圆”就是手艺学成后再给老师“白尽义务”1年。即使定协议,此规矩也是约定俗成。在这四年的“徒弟”生涯中,要听从师傅的支使和打骂,开始先学做家务活,如刷锅洗碗,担水扫地,提壶倒水,早晚给师傅铺床叠被,甚至端尿盆便壶,趁空再说习手艺。在传授方法上,也不像文化老师教育学生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做法,而是生怕徒弟把本事学到手提前走人,不为自己效劳,还怕偷走了诀窍超越自己,抢走了饭碗。过去有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凡当师傅的大多数都留一两手“绝招”,作为拿捏徒弟的“法宝”。在关键活路上不但不教,而且连看都不让看,所以很多的祖传技艺都是这样传留下来的,不是自己的子孙休想把真本事学走。而师兄弟之间也是谁都怕別人学会的多了,一旦“既满又圆”出师之后,就各自分道扬镰,互不交往,有些则成了“同行是仇家”,因此古语常说“手艺人短”,原因就在于此。


种传付摄


学徒又分门里徒和门外徒两种。门里徒在3年学徒期间,吃住在师傅家,岀徒时师傅无偿地赠送徒弟一套完整的用具。外徒不在师傅家吃住,光跟着学手艺。师徒关系一旦确立,无特殊情况将是一生不变。每年重大节日和师傅生日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师傅归天,徒弟要披麻戴孝送殡。
崇拜
木匠、瓦匠、石匠、船匠等拜鲁班为祖师爷;


鲁班


织布、裁缝等以黄帝、嫘祖为祖师爷;


黄帝、嫘祖


金、银、铜、铁、锡及烧窑匠属“火中取财”,尊老君为祖师;染坊奉梅福、葛洪为染布缸神、染色老师。


梅福、葛洪


在特定的纪念日,各业匠人均焚香设祭。

工匠业
木匠、铁匠、石匠、泥匠在农村被称为“四大角”。他们与平民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四大角在一块坐席,都要请铁匠上座,因为其余三家所用工具,都是铁匠打造出来的。
木匠   木匠有粗细之分。一般修建房屋,制作粗重农具的,称为“粗木匠”;做细家具的又称“细木匠”;没经过师傅的叫“鲁木匠”;从事木雕家具或艺术品制作的又叫“巧木匠”。也有专做某一种工具、家具的木匠称为“单一行木匠”。例如,有专做风箱、蒸笼的,有专做大车、小车的,有专做木杠、扁担的等等。




铁匠   一般都有店铺,叫铁匠铺、铁匠炉、红炉等,走村串乡的称“行炉”。铁匠又有专行的铁匠,有专打菜刀一类的,有专做剪刀一类的,有专打农具一类的。铁匠操作一般要2人,有掌握火侯、掌小锤定型的,有光管拉风箱、打下锤(大锤)的。流动红炉主要是按农时给农具淬火加钢、进行维修等。


石匠   有开山取石的石匠,也叫“粗石匠”,有打制各种石器的“细石匠”,有专门遛乡锻磨的石匠,还有专门搞建筑的石匠和搞碑刻建牌坊的石匠。枣庄地区的石匠多就地取材,按本地山上石材石质加工各类石器。


台儿庄古城重建谢家镖局石匠施工图



民间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张宗元    摄影者:陈华

泥瓦匠   泥瓦匠又称“泥水匠”,主要从事房屋建筑,一般在本村或邻村营生,多数为专业户。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农村盖房的增多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村涌现出大批建筑工,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建筑队,领头的叫"建筑工头”。泥瓦匠简称为“瓦工”或统称为“建筑工”。




铜匠   旧时日常生活用品铜器不少,包括富裕之家的脸盆、家具的多种饰件如铜拉手、铜锁等。另外有专门的铜锣匠人。一面锣要经过万锤锻打,才能使铜片厚薄均匀,大小合格。最后定音的一道工序,必请老匠人上阵,经反复敲打,打出定音的地方,一锤敲定。俗话“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即来源于此。




扎纸匠   扎纸,民间叫“彩扎”,从事这一行当的叫“扎纸匠”、“扎彩匠”。彩扎,原料以秫秸、竹篾等捆扎成骨架,再裱糊上彩色纸张,描绘或剪贴上花纹制作而成。主要有建筑物、人物、牛、马、狮子,近年来也扎制轿车等现代化物品,除彩灯、面具、风筝外,多为丧葬仪式用。
工匠中,还有制作各种银器的银匠,经常遛乡的还有剃头匠、锯盆扒碗的锔锅匠、抢菜刀磨剪子的工匠、补鞋的皮匠、箍桶匠、打桶打壶的白铁匠、补壶的锡匠、扎箢子补簸箕的工匠、张罗的罗匠等,还有做衣服的裁缝、杀猪宰牛的屠户等。


乡村剃头匠

就像吴冠中先生的名言一样,要做不断线的风筝,把鲜活的感受续写当代中国的技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