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日期:2018-11-11     来源:枣庄文明网    浏览:203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落实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展示枣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本报今起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家园》专栏,报道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举措、新探索、新亮点和新成绩,鼓励全市上下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今在我市,众多乡村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生态起来,产业兴旺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文明和谐的春风吹进了村民的心中……

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枣庄大地徐徐展开。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刘宗国。

谈到美丽乡村建设,刘宗国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农民的美丽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772个,占村庄数量的37.3%。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实施“双五工程”建设,一方面,抓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达标提升,推进道路硬化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农村改厕进度,村内主要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栽花种树,全面清理村内“三堆两垛”,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实施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物业化“五项工程”,完善农村新型社区设施配套。目前,全市村庄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有1864个自然村实现“户户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亮化、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0.4%和35.6%;97%的村庄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农村旱厕改造完成70%。

二是坚持以点带面,搞好示范引领带动。注重打造“示范点”。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积极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此示范带动全市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有滕州市东王庄村、山亭区双山涧村、峄城区斜屋村为代表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0多个。注重打造“风景线”。以环城绿道、旅游大道重点线路和沿河线路为基本框架,加大沿途村庄立面改造力度,变“盆景”为“风景”。目前已建有环城绿道、新北留路、滕州秀美荆河、薛城区(高新区)蟠龙河、台儿庄区环城生态走廊等多条优美线路,连线串起美丽乡村90余个。注重打造“辐射面”。以乡村连片治理、省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将美丽乡村示范村扩建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目前全市已打造了19个示范片区,探索了可复制的标准模式。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创建村依托优势条件,寻找产业支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服务、农村电商等产业,培植“当家产业”,为美丽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目前形成了台儿庄区“来料加工+电商”、山亭区林果采摘、特色旅游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专业村。全市农村电商发展到2907家,年销售额5.6亿元;开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美丽乡村有106个,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到500余家,年营业额达4.53亿元。

四是弘扬文明乡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绘制美德文化墙、规范道德大讲堂、设立四德工程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村民文化广场”等六项美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体化、生动化。全市所有村均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善行义举”四德榜;累计建成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64个、文化小广场2157个、农家书屋1914个,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多数美丽乡村还依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组建了广场舞、庄户剧团、篮球队等业余文体队伍,定期举行演出和比赛,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道德素养不断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千村万户,事关发展大局。刘宗国说,与中央、省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聚焦聚力统筹推进。当前,最为关键和紧迫的是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立足新形势、新理念,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认真研究村庄、社区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新型集镇化、脱贫攻坚等工作,科学制定详细建设规划,做到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应该把保持村庄特色作为规划的灵魂,加强农村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让村民记得住乡愁、看得到“好山好水好风光”。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除积极向上争取奖补资金外,市、区(市)都要列支财政预算,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整合部门资源。坚持“整体规划、集中财力、整合项目、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引导社会参与。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应积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创业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捐资助建,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抓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使农村有产业、村集体有收入。要按照生产专业化、基地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深入发掘特色村落的山水禀赋、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把精品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专业村、农家乐专业村、历史文化名村等整体打造,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新源泉。要探索实践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乡村旅游+”,把更多农村元素融入旅游大格局。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文创+新农村”的形式,融合工业、旅游、创意、会展、文化、商贸、娱乐等相关产业,打造庄园式休闲农业、园林式景观农业、参与式体验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共享农庄”“民宿经济”,把闲置的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把自家种植的粮田、果园、菜园拿出来,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营造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的精致小天地,让那些忙碌的城里人走进“心中的桃花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19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32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