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解读《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04-26     来源:枣庄发布    

       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解读《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陈广良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希荣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郭成武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闫长忠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为深入领会意见精神,凝聚各方面力量,更好地推动实施,今天,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文件起草背景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接连克服重大疫情冲击、阶段性干旱、暴雨涝害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稳粮保供扎实有力。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3.9万吨,创近16年来新高,播种面积427.1万亩,单产430.7公斤/亩,实现了总产、面积、单产“三增长”;蔬菜总产量达到560万吨,肉蛋奶、水产品产量达到36.2万吨;生猪出栏109万头,增幅居全省前三位。二是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滕州市成功创建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山亭区被授予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市中区争取山东省兽用生物制品监测实验室落户“中国兽药谷”,峄城区推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竣工投产。三是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全市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1188户、3212人,逐一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2022年全市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361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25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3个百分点。我市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获省督查激励,是全省5个受督查激励的市之一。四是涉农改革持续深化。2022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1800笔、交易额9850余万元,网上竞拍农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482万元、成交额785万元。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地面附作物”抵押贷款1.3亿元。五是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380公里、农村厕所2.1万户,完成295个农村供水工程提标升级、14.4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成功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锚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市委书记张宏伟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2023年,我市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突出“科技兴农、产业强农、增收富农”,全面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枣庄“三农”篇章。市长翟军强调,要坚持粮食安全与防止返贫“两条底线”一同守、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两项重点”一并抓、科技创新与农村改革“两个轮子”一起转,聚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三农”支撑。在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的基础上,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结合枣庄实际,就全面推进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安排。

  二、文件主要内容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既与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一脉相承,又充分结合枣庄工作实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任务目标上,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牢牢把握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以“双十镇”建设和“山水林田大会战”等为载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工作重点上,指出了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

  文件分八大部分共39条,分别对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改革、乡村治理、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等八项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举措。

  在抓牢抓实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上,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提出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等3条措施,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遵循。

  在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水平上,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机械推广应用、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展本地特色种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提出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等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针对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提出了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做优特色主导产业、做强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举措,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提出了全力推进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镇和特色镇建设、坚决打好“山水林田大会战”等方面,涵盖全方位、多层次的各项建设目标。

  在纵深推进农村改革上,结合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目标和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提出了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攻坚行动等务实管用的措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体系上,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围绕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和破解乡村投入难题,从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示范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强化考核督查、健全乡村投入机制、提升县乡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我市落实措施,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文件有三个特点:第一,体现了“实”的要求。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建设、“吨半粮镇”建设、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等重点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提出年度发展指标和具体举措。第二,体现了工程化项目化的抓法。从研究起草时就考虑政策落地的问题,文件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对“石榴大健康产业园”“中国兽药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等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安排。第三,体现统筹兼顾。既部署全年工作,又把握当前任务;既突出农业生产,又兼顾“三农”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需要,做到围绕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安排。

答记者问

       01、山东电视台记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请问我市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希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下,我市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2022年我市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全市粮食面积达427.11万亩;粮食总产量创近16年来新高,达到183.93万吨;粮食单产为430.65公斤/亩。

  2023年,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粮食生产任务。一是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巩固提升滕州市“吨粮县”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吨半粮”核心区建设,其他各区分批次创建“吨半粮片区”“吨半粮镇”,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总产量提升。二是扩大豆、增油料。全市计划完成大豆种植面积15万亩,完成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以花生为重点的油料作物面积不低于上年水平。三是打基础、利长远。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3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8万亩,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规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继续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并努力提高供种覆盖率。深入实施“农技下乡·稳产保供”大行动,组织农技深入到田间地头,推广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播、“一喷三防”、单粒精播、节肥节水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四是抓春管、夺丰收。今年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是夺取夏粮丰收。去年三秋,全市211万亩冬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冬前气温高,长势好。越冬期由于突然大幅度降温以及寒潮、缺少降雨等因素影响,小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冻害。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在全市开展“科技下乡.稳粮保供”大行动,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广大种植户积极行动开展施肥、除草、喷药、浇水,截至目前,已落实各项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已达400余万亩(次),有力地促进了小麦顺利返青、拔节,大部分受冻的小麦都恢复了长势。4月初的一场透地雨有效解除了旱情,4月3日至4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2.4mm,目前小麦整体长势良好,可以说是搭好了丰产丰收的架子。接下来,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组织带领广大种植户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确保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

       02、大众网记者:高质高效农业是我市“6+3”产业链之一,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请问今年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培育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王希荣: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以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战略为总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打造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雁阵”。

  一是加力推动产业链不断壮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谋划一批”,建立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库。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做好产业链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抓点、成片、带面,推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培育壮大马铃薯、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豆制品加工、畜禽加工、高端兽药等产业集群。二是加力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激励企业通过技改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加工水平和增值能力,推动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存量企业膨胀扩规,鼓励突出主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态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每年评选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三是加力提速预制菜产业发展。抢抓预制菜发展重大机遇,依托我市种养殖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预制菜产业联盟作用,以“辣子鸡”等为重点,落实预制菜产业奖补措施,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四是加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创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美誉度。大力支持山亭花椒、山亭地瓜枣、徐庄板栗、涛沟桥大米、孙枝鸡、龙阳绿萝卜、刘村酥梨等提升品牌价值。五是加力引领农业产业数字赋能。构建乡村产业大脑,优先安排数字农业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农业数字生产和智慧农产品加工,强化马铃薯、石榴等单品种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积极培育数智工厂,试点实施链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探索对基础设施、机械装备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农业企业上云,每年完成不少于10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基础数据归集,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0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是关键。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脱贫群众收入?

  郭成武:为促进全市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枣庄市乡村振兴局在全市开展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十项帮扶行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打牢乡村振兴之基。

  一是脱贫户收入监测帮扶行动。定期分析研判,并把脱贫享受政策户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分成高收入脱贫户、中等收入脱贫户、低收入脱贫户三类,实行分类精准帮扶。二是就业、创业增收帮扶行动。组织动员更多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外出务工就业;优先安置低收入脱贫户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重点对脱贫户中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支持创业增收。三是以工代赈增收帮扶行动。探索完善实施以工代赈,努力提高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四是农村公益性岗位增收帮扶行动。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优先安置低收入脱贫人口就业。五是生产经营增收帮扶行动。一是指导脱贫户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二是支持村集体或合作社为脱贫户提供土地流转托管或免费提供种苗、统配统施、统防统治、代收代种、仓储烘干等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性成本支出。三是鼓励镇村利用项目收益等资金对脱贫户购买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项目保险,给予保费全额补贴,保障经营收入稳定。六是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帮扶行动。鼓励引导、积极支持低收入脱贫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等庭院经济。同时利用衔接资金给予每户投资金额50%的奖补,最高不超过5000元。七是加大金融支持增收帮扶行动。继续开展金融信贷帮扶。脱贫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有信贷需求的,合作银行为脱贫户提供小额信贷,继续实施“富民生产贷”。积极开展齐鲁富民贷。大力推进“齐鲁富民贷”业务,积极引导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继续为脱贫户购买意外伤害商业补充保险。切实减轻因意外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八是资产资源增收帮扶行动。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盘活村集体生产资源,优化调整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提高用于脱贫户的分配比例和对低收入脱贫户分配数额。拓宽脱贫户财产性收入渠道。大力支持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富公司带动脱贫户参与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参加合作社劳动增收。将土地使用权、闲置农房等个人资产交由村集体或合作社代为经营管理,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九是救助资助增收帮扶行动。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据实补差金额,各类民生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开展捐助帮扶增收。精准落实各类资助政策。开展教育资助(包括雨露计划)、住房安全资助、残疾人康复资助及医保资助等政策性帮扶,确保各类资助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减轻脱贫户刚性支出负担。十是精准实施孝善养老增收帮扶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孝善养老工作,对脱贫户中达到60周岁的老人由其子女自愿缴纳300元/月赡养金,区(市)、镇(街)政府按不超过缴纳金额的30%给予奖补激励。为符合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缴费年龄段脱贫户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04、枣庄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我市今年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闫长忠:今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突出齐鲁特色鲁南风格,按照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提升人居环境,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二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用美丽乡村带动乡村产业、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等,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指导各区(市)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帮包机制,负责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推动“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全面建立。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扩大农村“厕所革命”成果,稳步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年内完成改厕796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3%,加快健全完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完成88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建设,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8.3万户。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建成市级“美丽庭院”1000户、绿色家庭200户。四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行政村5G覆盖率达到70%以上。推进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等技术在大型农机具上的应用。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村、示范镇、示范片区,完善“互联网+”服务管理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eWolCn5iIzsPvfTANjKkOw)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