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城市建设”篇

   日期:2019-09-27     来源:枣庄文明网    浏览:127    

开栏语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充分展示我市70年光辉历程,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本报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栏目,运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全面回顾70年来我市在党的建设、经济转型及农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为重点,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项城市建设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21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88%。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昔日的“煤城”已变成“绿城”,成为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枣庄。


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山水特色生态宜居


1961年枣庄市改建为省辖地级市。为使城市建设有规可依,1978年编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后,多次进行规划修编。1999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最终确定了以枣(庄)--薛(城)中心城为核心,东西扩展、相向对接、两极膨胀的建设思路,划定了三区合一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


2004年6月,市驻地正式迁至新城,行政中心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全新的城市框架。2005年11月,新一轮《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2007年编制了《2007-2020年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新的总体规划将枣庄市定位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和煤化工基地及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之一,标志着我市进入一个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在市委、市政府“新城做靓、老城做新”思路的带动下,《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经一系列修编后,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确定了产业发展战略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打造区域辐射中心、促进中心城区集聚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06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健全完善了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区城市设计,市政公有专业专项规划、乡镇规划等规划体系,一主一副两区的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山水特色生态宜居的城市风貌日益鲜明。 


完善配套设施

保障城市生活


城市,是承载人们梦想和希望之地,事关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完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保障。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驻地新建了光明路、文化路、振兴路、龙头路、建设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区商业开展蓬勃发展。1996年,拓宽改建的青檀路被评为省优、市优工程,首次荣获省市政工程协会“泰山杯”奖。


近十年间,新城道路建设突飞猛进,长白山路、太行山路、祁连山路、黑龙江路、松花江路、长江路等一大批城市主干道相继建成交付使用,构筑了新城区“六纵六横”的主干路网及完备的支路相结合的道路路网系统。2012年建设了跨越三区的榴园大道工程,目前正在修建的世纪大道等工程,使市中区、薛城区、高新区路网对接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的通达性、便捷性进一步提升。建成启用客运换乘中心,BRT通车总里程全国最长,实现市域五区一市全覆盖。目前,我市建城区215.7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43.07万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5.56平方米。


我市城市公共供水始建于1964年,2000年正式更名为枣庄市供水总公司,1987年-1990年建成周村水库供水工程。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骤增,供水矛盾再次显露,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城市供水面临重大压力,需开辟新的供水水源来彻底解决供需紧张的局面。实施了城市供水挖潜改造,配套建设了丁庄水源地和十里泉水源,实施了峄城至市中区1.5万吨应急引水工程和东、西城供水贯通一期工程,城市供水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城市用水普及率已达99.7%。


我市于1982年筹建枣庄市煤气公司,1999年,枣庄市煤气公司更名枣庄市燃气总公司,增加管道液化石油气的经营业务,供气各类由单一的管道人工焦炉煤气发展成管道人工煤气、区域性管道液化石油气、轻烃气、瓶装液化石油气多种气源的供气格局。目前,燃气普及率已达99.72% 。


1998年,枣庄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2002年,滕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设计处理规模为8万吨/日;2003年,薛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处理规模4万吨/日。目前我市已实现污水处理一区一厂,再生水年利用量达5061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城市集中供热面积逐年扩大,供热普及率达到73%。


强化综合功能

提升环境品质


近年来,我市从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出发,逐年加大建设力度,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目前,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同步开展了新区建设,台儿庄区和山亭区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中心城区山体水系治理工程,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着力塑造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碧水绕城的城市形象。


十三五期间,我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2.11亿元,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0.42万套,台儿庄古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石头部落、微山湖红荷湿地,成为4A级旅游景区。


新城行政中心的建设全面推动了中心城区纵深发展,市直各部门办公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医疗、商贸、住宅等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新城实验学校、枣庄职业学院、实验幼儿园、枣矿中心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市委党校、新城中医医院、天衢物流中心、舜天国际大厦商贸设施、翰景名座购物广场基本建成。京沪高铁枣庄站及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枣庄迈入“高铁时代”。启动建设40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枣庄市民中心。


各区(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建成了市中区光明广场和东湖公园、滕州市龙泉广场、薛城区奚仲广场、新城南方植物园、山亭丰泽湖公园、峄城坛山公园等,城区公园由22个增加到35个,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功能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3450公顷。


市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开元大街、阳光嘉园、文苑小区等大批居住小区相继竣工,吉品商业街、中天步行街、东方商贸园等一批城乡市场陆续建成使用。


2017至2018年实施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等生态绿色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发展向着创新、和谐、绿色的方向稳步前进。


我市坚持城市形象就是竞争力、管好城市造福人民的工作理念,从源头化解城中管理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出台了加强城市管理30条意见,将市政设施、同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工作统一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加快构筑市和区市共享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城区数字化管理无缝覆盖,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19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32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