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英雄传奇自青史 名动天下因知侠

   日期:2019-09-11     浏览:150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历经数十年的口口相传和耳濡目染,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早就以其曲折惊险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入读者心中。枣庄作为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正是因刘知侠及他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而名扬全国乃至海内外。作为这样一部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刘知侠的夫人——今年已83岁高龄的刘真骅女士。她的娓娓讲述,再现了刘知侠当年历时十年的创作情景。


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的“偶遇”


刘知侠原名刘兆麟,1918年出生在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现名)。1943年夏天,在山东军区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刘知侠接触到了当时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的徐广田。通过多次与徐广田和时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杜季伟交谈,他对“血染洋行”、“飞车搞机枪”、“票车上的战斗”、“搞布车”、“打岗村”及“微山湖化装突围”等一些重要战斗,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他被摸敌岗、打特务、在铁路上袭击火车、在客车上打歼灭战的英雄事迹深深吸引鼓舞,激起了刘知侠强烈的写作欲望,决心把他们的战斗经历通过文学的方式反映出来。


刘知侠在抗大毕业后,又专学过军事,另外他自小生长在河南北部道清支线的铁路边,小时候曾和一群穷苦孩子到车站上去捡煤核,在车站上也学会了扒车,慢行的火车还可以上下,对铁路上的生活及行车的规章制度、带规律性的东西了如指掌。徐广田等人的战斗事迹写出发表后,受到众多读者追捧。不久后,刘知侠就接到了铁道游击队新任大队长刘金山、政委张洪义的来信,热情邀请他到枣庄,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战斗生活,多写一些和徐广田一样优秀的英雄事迹。


十年潜心创作

《铁道游击队》名扬海内外


这个邀请,使刘知侠非常兴奋。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刘知侠绕道微山湖,和这些英雄人物在一块生活了一段时间,随他们活动在微山湖畔和铁路两侧,有时住在微山岛上。刘知侠被他们的热情、爽直、机智、勇敢所感染,他走遍了湖边和铁路两侧,几乎寻访了鲁南铁道大队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跟随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到火车站南边去看血染洋行的旧址,仔细察看挖洞的墙壁,详细询问入院后的进出道路和冲进屋里的战斗动作,甚至具体到鬼子三掌柜怎样蒙着被子在地上打滚,使他的手枪没有击中对方的要害等细节。仅采访记录材料,就记了满满两大本。


经过两次深入枣庄,在小说《铁道游击队》动笔之前,刘知侠第三次深入枣庄,找到铁道游击队的领导人王志胜、杜季伟等,重访游击队的主要战场:炭厂、洋行、打票车的三孔桥等;重游微山湖,夜宿微山岛;重温了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火热的斗争生活。


十年磨一剑。1953年,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成书,1954年1月经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革命战争题材中十分突出的好作品,该书立即成了当时各个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不同群众的抢手读物,在读者中引起强烈震撼,迅速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读铁道忆抗战”的旋风。短短几年发行上百万册,有英法俄等近十个国家的外文版。在后来的岁月中,舞剧、京剧、连环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刘知侠的枣庄情


1991年9月3日,刘知侠去世。随后近30年来,他的爱人刘真骅成了一名“侠痴”。谈起刘知侠对枣庄的印象,刘真骅说:“他对枣庄有一种责任在其中。想到牺牲的队员们,他就觉得自己对枣庄这座英雄城市负有一种责任。《铁道游击队》黑白电影拍摄时,编剧就是他。连环画创作过程中,刘知侠给作者写了信,建议作者到枣庄来深入生活。连环画中人物的动作、衣服,都还原了当时的景象。”


今年六七月间,刘真骅来到枣庄。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中,陈列着刘知侠的人物雕塑。刘真骅缓缓地走到雕塑旁,轻轻抚摸着雕塑说道:“这个雕塑比其他地方的都像他。”沉默之余,这位八旬老人落下热泪……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19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32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