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猴姥姥”

   日期:2019-07-22     来源:枣庄文明网    浏览:194    

猴姥姥,又称毛猴,枣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是以蝉蜕、辛夷、木通、蝶踊(俗称网姥娘)等为原料做成的工艺品。因形态貌似猴,取名:”猴姥姥 “。

其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枣庄地区传承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制作猴姥姥的主要原料有蝉蜕、辛夷、木通、白芨、蝶蛹等。工具需要:剪子、镊子。辛夷是玉兰的花骨朵,表面长了一层绒毛,用来做猴姥姥的身躯。蝉蜕是人们俗称的知了的壳,做头、四肢,正好与花骨朵相配。木通也是一味中药,主要用来制作毛猴戴的斗笠。白芨,也是一味中药,融化后用来粘连毛猴的各个部位。

制作猴姥姥的第一步用镊子挑选出合用材料,蝉蜕的两只胳膊、两条腿、一个头。

第二步将毛茸茸的干玉兰花蕾用剪子修剪下,使花蕾的长度符合猴姥姥的身体比例,做成身子。

第三步将胳膊、身子和头用融化后的白芨粘合到起。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毛猴就成功了。还可以用木通为猴姥姥做一个斗笠,或者用网姥娘做成妖怪,与其组合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猴姥姥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写实性地再现了中国风土市井文化,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中重要的一支。

毛猴在枣庄传承三世,其清晰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脉络,对研究我国民间手艺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制作特点,具有广泛的民俗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猴姥姥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逐渐疏远淡忘,再加上其制作工序精细,已经面临传承危机,必须加紧进行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19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32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