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的守护——最美妻子崔玉凤
大坞镇池头集中村崔玉凤自学医术,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她说——“有他在,这才是个完整的家”
十年前的一天,在湖南某建筑工地做零工的大坞镇池头集中村的王兆泉,遭遇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刻。那天,他和工友们在7米多高的架子上劳作,谁知,一不留神摔了下来。这一摔,导致他脖子以下的身体器官瘫痪,性命是保住了,可他从此就再也没能站起来,终日与床为伴。
虽然家境贫穷,可他的妻子崔玉凤却从未放弃过。10年来,她一人照顾丈夫不离不弃,每天定时定量喂丈夫吃饭。由于无法挪动丈夫去医院就医,这些年,她通过自学医术,给丈夫开药、护理、针灸、输液,多次帮生命垂危的丈夫成功脱险。面对72岁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她没有流过泪,脸上总是挂着坚强的笑容。她说:“日子虽然苦了点,可是因为有他在,我们这个家才算是个完整的家。”
丈夫瘫痪十年 一路相伴不言弃
“2006年7月17日这天,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伤痛,那一天,我从一个正常人,一下子变成了残废。我永远记得,妻子在医院里没日没夜陪护在身边,是她用那份爱和温暖,帮我重新树起了生活信念。”12月18日,当记者走进大坞镇池头集中村王兆泉家中时,在一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屋子里,躺在床上的王兆泉看着忙前忙后的妻子崔玉凤哽咽地说,十年前,他在湖南某建筑工地干零工时,不慎摔伤,幸亏妻子的不离不弃,才让他活到了今天。
王兆泉住院后,整个身体都不能动弹了,口齿不清。“当年,医生就说该用的药都用了,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劝我们把孩子的爸接回家护理。”崔玉凤说,她曾偷偷问过医生,自己的丈夫能活多久,医生只是劝她好好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会有康复的希望,“我知道医生是在劝慰我,既然有希望,我就不能放弃他,就得好好陪他走完以后的路。”
自学配药输液 丈夫眼里她最美
瘫痪后的王兆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曾经一度想放弃生命,是崔玉凤用母爱般的呵护慢慢感化了他。“每天除了按照食谱为我做饭外,妻子还努力照顾着年幼的女儿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我看着就心疼。”王兆泉说,由于卧床太久,他的背部皮肤瘙痒,一直失眠睡不好觉,妻子便四处求医,为他抓中药治疗,后来痒竟然止住了,他特别感激妻子的付出。
生兆泉瘫痪的第三年冬天,他的身体状况急速下降,大小便失禁越来越严重,白天黑夜都在睡觉,意识不清,崔玉凤只能一遍遍恳求周边村庄诊所里的大夫来家里问诊,时间久了,大夫也只能一边安慰崔玉凤,一边尽力治疗。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崔玉凤只能试一下针灸了。
没想到的是,在一轮针灸之后,王兆泉的脸色越来越好,清醒了过来,几乎是“起死回生”,这也让她感受到针灸的益处。为了帮丈夫康复,她以自己当“试验品”,一年下来,自己学会了针灸。
虽然崔玉凤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她张口便能说出丈夫所服用药品的名字。“家里本身就贫穷,俺又花光了家中仅有的那点积蓄,如今负债累累,为了减少开支,妻子跟着村里卫生所的大夫学会了配药、输液,这些年,她都快成半个医生了。”王兆泉笑着说,每半个月时间,他就要更换一次尿管,妻子怕他的身体器官感染,总是会事先配好药,为他输液,在他的眼里,崔玉凤是世界上最美的妻子。
善良爱“管闲事” 街坊邻居常夸赞
“俺能贪上这样贤惠的儿媳,是俺这辈子最欣慰的事。”崔玉凤72岁的婆婆杨希华抹着眼泪说,自从儿子摔伤后,她老人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而家中又一贫如洗,大孙女初中毕业后,只能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这让杨希华心里很是心疼,却又无可奈何。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冬天,就在崔玉凤感觉丈夫的病情有所稳定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深夜,王兆泉的头剧烈疼起来,他强忍着疼痛不敢让妻子知道,可是,细心的崔玉凤还是发现了异常,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镇中心卫生院请来了医生,这才帮王兆泉止住了疼痛,最终,在崔玉凤无微不至的照料下,王兆泉的病情渐渐稳定。
“玉凤姐特别爱操心,虽然她平时连大门都很少出,可是,只要听说谁家需要帮忙,她总会急匆匆赶过去搭把手。”邻居李华说,前段时间下大雪时,她忙着上班,无法接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回家,崔玉凤二话没说,跑了十几里路帮她把孩子接回家,还把为丈夫准备的牛奶送给孩子喝,这让李华非常感动。李华说,诸如此类的事情,崔玉凤做过的数不清。
善良的崔玉凤不善言语,却特别喜欢笑。“幸亏这个家有玉凤支撑着,他王叔一刻也离不开玉凤。”同村的马腾老人说,崔玉凤在丈夫刚病倒的前两年,每日都以泪洗面,后来,她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抛下心中的阴霾,用微笑陪着丈夫战胜病痛,用浓浓深情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她在大家眼中就像向阳花一样,每天都充满了朝气,她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直感染着父老乡亲们,大家都对她抱以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