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书香|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色主题班会一次穿越历史的精神长征

   日期:2025-07-04     来源:枣庄经济生活广播微信公众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济生活广播开设了《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节目以文学之声追溯峥嵘岁月,致敬以血肉捍卫家国的先烈。

       枣庄是一片热血浇灌的红色热土 ,鲁南抗战传奇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心怀家国的有志青年。中学生是今日之花,民族栋梁,百年中华梦的实现者。近日,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南校区八年级三班进行了一堂红色主题班会“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引导学生们立足枣庄红色热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行了一次穿越历史的红色精神长征。

       7月1日,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际,节目邀请到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八年级三班班主任田慧东老师和李文婷同学、张书源同学做客直播间。

(主持人晓晗   田慧东老师)

       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1958年,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历程。节目中田慧东老师讲述了铁道游击队大队长洪振海和红布党旗的故事。他右手手腕一直系着“一块红布”,那是铁道游击队唯一的一面党旗。洪振海视它为生命,就连吃饭、睡觉也不解下来。他说这是打胜仗的“护身符”。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第三展室一幅《黄埠庄激战》油画 

       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后都深受震撼和感动。李文婷同学说:“这块红布就是信仰,是信念的化身。如果洪大队长能用生命守护一块红布,我们凭什么不守护自己的梦想?”

       张书源同学说:“红布党旗是‘敢做’的勇气。勇气不是不怕,而是害怕时依然敢站出来。”

(张书源同学  李文婷同学)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和他们英勇抗战的精神。田慧东老师朗读了一首诗歌《风烟之歌》,生动再现了铁道游击队在敌后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神出鬼没铁道旁,袭敌破路毁沟墙。

深入兽穴斩虎豹,飞越日车夺械粮。

汪洋大海游击队,怒火熊熊敌后方。

条条铁轨成绞索,寇灰满载运东洋。

       80多年前,枣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黄樵松任二十七师师长,每逢上战场前,将士们都要朗诵他创作的的一首绝命诗《榴花》,前仆后继奔向血与火的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昨夜梦中炮声隆,朝来满院榴花红。

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


       田慧东老师还讲述了娃娃兵的故事。15岁的娃娃兵李安甫,两位兄长已经牺牲,身高只有1米2的他,孤身刺杀日军。

       娃娃兵和班里同学的年龄相仿,张书源同学说,自己正是叛逆的年龄,火气有点大,常给老师和爸爸妈妈惹点小麻烦,以后一定要把精力用在正道上,好好学习,善待老师同学和家长。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柜里,有一支生锈的钢笔,笔帽上刻着“刘守玟”三个字。田慧东老师还给同学们讲了刘守玟的故事。1937年刘守玟离开长沙周南女中,参加丁玲所带领的女中学生服务队,1938年参加台儿庄大战,为救战友,血洒枣庄。

       听了刘守玟的故事,李文婷同学想到自己一天的生活。她说:“父母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把我们宠成小公主。我们还闹小脾气,嫌饭菜不合口味,衣服不合心意。可是刘守玟想在父母跟前待一会儿,都成了奢侈。他们为了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枣庄的红色资源,是有温度的红色档案,是课本外的“立体史书”。田慧东老师通过这堂红色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找到了路的方向、心的归途,必将对他们的生活和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远影响,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https://mp.weixin.qq.com/s/vtu4dRIPx3GvvWoNlbt_Lw)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