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文化惠民“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日期:2025-06-19     来源:山水孟庄 茶韵果香    

       从送戏下乡的锣鼓声到农家书屋的翻书声,从广场舞的欢快节奏到非遗展馆的静谧时光,孟庄镇以一个个“小切口”,精准撬动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民生”,让文化惠民工程化作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暖心工程。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让精神生活“富”起来。以前农闲晒太阳,现在文体广场唱大戏!”峨山口村村民赵晓东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近年来,孟庄镇创新“群众点单、政府配送”模式,把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柳琴戏余韵绕梁,现代歌舞活力四射,36支广场舞队、3支庄户剧团让村民从“台下看”到“台上演”。通过定期培训、比赛交流,让村民从“观众”变成“演员”,用他们的话说:“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非遗传承的“孟庄现象”,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孟庄镇,文化惠民不是简单的“送节目”,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这里走出了全国知名文艺人才——韩邦亭,在他的带动下,一批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组成文化创作志愿团队,被枣庄市文艺界誉为“孟庄现象”。 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跟着老艺人学唱柳琴戏,农家书屋变身非遗课堂,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当10后能哼出柳琴戏腔,当孩童围坐听孟庄故事,文化自信已悄然扎根。

       美德信用的“孟庄实践”,让乡风文明“美”起来。文化惠民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孟庄镇创新实施“1+4+6”美德信用工程,美德信用街区让善行善举可视化,积分超市让文明行为可量化,“诚信之星”“文明家庭”评选激发向上动力。焦庄村用积分兑换景点门票,孟庄村文化长廊传颂家风家训,物质激励与精神滋养并行,构建起“美德转化信用、信用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旅融合的“慢乡探索”,让乡村振兴“火”起来。村史馆里的老物件诉说着乡愁,红色炮楼前的党课激荡着初心,崖头怀旧馆的煤油灯点亮记忆。孟庄镇打造特色文化场馆,年吸引游客1.8万人次,让冷冰冰的展柜变成有温度的记忆载体。文旅融合更催生发展新动能,“共享菜园”让城市家庭体验农耕之乐,民俗节带动农家乐爆满,文化IP与特色农业碰撞出增收的火花。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富口袋”到“富脑袋”,孟庄镇用一个个“小切口”诠释了文化惠民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文化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村民脸上的笑容、心中的幸福。当文化惠民的种子在乡间生根发芽,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https://mp.weixin.qq.com/s/wlAkvowzOEm1O3FM6LBoPw)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