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完善工作体系,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协同推进。为此,我们印发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组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起统筹协调、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今年2月,成立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首批遴选了包括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在内的35个大中小学一体化联盟单位,集聚各学段学校的骨干力量,打破学段壁垒,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思政育人体系。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提高思政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二、加强课程建设,用好本地红色资源
枣庄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的城市,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滕县抗日烈士陵园的英雄事迹等都是鲜活的思政红色教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组织各学段骨干教师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跨学段建设思政学科课程群,专题讲解我市班墨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等,实现“枣庄系列”历史文化资源大中小学全覆盖,打造 100节“思政大课堂”精品课例、100节枣庄地域特色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辅助资源包,推动形成思政一体化系列示范课。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回溯中汲取精神力量,更让他们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四、建强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市教育局联合枣庄学院等单位,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培训,构建市、区、校三级思政教师培训体系。近年来,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名师,在首届山东省思政“金课”评选中,我市排名第1;有1位思政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位思政教师分别被评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设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开展基于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有5位教师入选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搭建枣庄大思政“云”课堂,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各学校通过举办培训、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持续加大思政课教师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为我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强大力量。
五、健全评价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作用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对思政课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通过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活动,及时了解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学阶段细化并分类建立思政课考核评价标准,实行考核联动机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并逐步提升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权重,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思政课建设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s://mp.weixin.qq.com/s/1P2T0n_sY1o1Otr9aOUW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