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州市羊庄镇和山亭区交界处的薛河岸边,有一个后沙冯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滕峄边联区。村的东部是沂蒙山区边沿的群山,村西隔薛河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与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诞生地南塘隔河相望。后沙冯村不仅因为1938年曾是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驻地、解放战争时期的“沙冯惨案”而出名,还因它有庄兴岱、柏效业等一批热血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的革命先烈。 庄兴岱,1887年8月1日出生于滕州市羊庄镇后沙冯村。庄兴岱自幼充满对知识的渴求,读私塾的时候经常挑灯阅读到深夜,后就读于滕县华北神学院,师从黄以元先生。他跟着黄以元先生,接受了思想比较先进人士的教育和启发,思想进步很快,更增加了爱国的热情,毕业后被学校录用任教工作数年。他志向远大,同情劳动人民,憎恨贪官污吏,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基础。
学有所成的庄兴岱想到了家乡山区许多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要求回老家后沙冯村办学。在黄以元先生的指导下,庄兴岱在家乡开办了一所基督教学堂,免费招收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学生入学就读。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他对一些进步青年进行抗日宣传。现年88岁的村民杨位荣,曾经和父亲杨芝义一起借住在庄兴岱家。他回忆说,小北塘杨玉芝家里非常穷苦,和盲人母亲艰难度日,到处流浪要饭,庄兴岱知道后非常同情,不光免除了他的学费,还让他娘俩住在学校里。在办学的五六年时间里,学生达到数百名,庄兴岱的兴学义举传遍乡里,深受人们尊敬。 1936年,苏鲁边区特委在滕县二区南塘、沙冯、庄里一带开展活动。思想本就进步的庄兴岱在边区特委同志们的影响下,思想认识随之升华。不久,在边区特委领导朱道南的介绍下,庄兴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庄兴岱借亲侄子庄鼎龙的药铺作掩护,进行抗日活动。 1936年冬,苏鲁边区特委有一份从枣庄送来的信件需转至微山湖,要求区委必须在24小时内,安全传到下一个情报站——微山湖西的盐店。身为地下党员的庄兴岱接受了委派,带着儿子庄训龙夜间前往送信。时值严冬,微山湖冰面已封冻。父子两人手拿木棍,一是为了在冰面上行走探路,二是可以在陆地上防狗。天亮准备登陆时,父子俩发现岸上有敌人巡逻,同时对方也看到了湖面上有人。父子俩迅速躲进干枯的芦苇荡里,敌人连发多枪对他们进行射击。二人趴在冰面苇丛中一动不动,忍受寒冷和饥饿,一趴就是几小时。后二人肩扛芦苇扮成渔民的模样,借芦苇丛的掩护转移到了另一个村庄,历经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件送到目的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1938年5月初,徐州被日军占领。中共苏鲁豫皖特委从徐州转移出来,郭子化等人来枣庄找朱道南推荐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安置。朱道南说峄县和滕县结合处,有自己发展的党组织,就在西集、老古泉、后沙冯村一带。经郭子化一行考察,认为后沙冯村非常隐蔽。这个村的共产党员庄兴岱家有基督教堂作掩护,加之又是本村村长,院落很大,住在村子最东边。且门口有条大沟直通东面山里,西边靠河,河西岸就是总部南塘,相隔仅一里多路。基于种种有利条件,郭子化决定把特委机关设在后沙冯村的庄家大院。于是就在老古泉召开了动员大会,商讨滕沛峄联合武装起义。最后,特委决定在南塘举行联合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总部设在南塘(离李乐平家近)。 特委机关驻后沙冯村庄兴岱家后,郭子化、丛林、朱道南、李乐平等特委及义勇队的领导,经常在夜晚到庄兴岱家里秘密开会。庄兴岱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帮助发展党员和义勇队队员。他们还经常利用庄兴岱组织的教堂、学校,于礼拜天组织群众礼拜讲经的机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日进步思想,动员群众一致抗日。庄兴岱掌握的这些场所成为郭子化、丛林、朱道南、李乐平等边区特委和义勇队领导们秘密聚会的地点。
1938年6月中旬,天气闷热。后沙冯村进了600多名义勇军,说是要在村里休息吃饭,夜间打鬼子。郭子化派庄兴岱安排村民烧汤做饭,因庄兴岱是地下党员又是后沙冯村村长,他就到富有户家中安排烧汤的送煎饼菜的。军人正吃着,助手郭成法来报告庄兴岱说:“汤太少,不够喝的。”庄兴岱来到院子里一看还有一桶汤没喝,问:“军人咋不喝这桶汤?”军人说:“这汤太稀。”庄兴岱问郭成法:“这是谁送的?”郭成法说:“别人谁敢,是你亲侄子庄常龙送的。”这时脾气暴躁的庄兴岱说道:“把他喊来。”庄常龙来到后被他叔打了一顿,说:“他们是打鬼子的军人,不吃饱饭咋行,再烧一桶来。”庄常龙只好又重新烧好喝的。这事儿体现了庄兴岱不徇私情和对义勇军的关怀爱护,对日伪军的刻骨仇恨。后来得知,去羊庄攻打申宪武司令部的义勇军部队大获全胜。
庄兴岱和李乐平、李贵斌都是黄以元先生的学生,他们对党特别忠诚,发展周边不少热血青年参加义勇军,特别优秀的发展为党员。庄兴岱在沙冯村里发展了王奎元、刘振友、庄兴国三人加入了党组织,后成立秘密党支部。他们帮着义勇队、八路军做了很多的事,庄兴岱还让儿子庄训龙和进步青年杨家业跟着朱道南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随着抗日形势的恶化,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转移到东部山区,郭子化书记被组织上调走。临走时,组织上决定留下庄兴岱,坚持敌后抗日。庄兴岱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 1939年11月11日,滕县日伪军数百人,自西向东来攻打南塘、大北塘、后沙冯等村的自卫团。为配合八路军一部奋起抗日,庄兴岱亲自带着儿子庄训龙和学生杨芝义、杨玉芝等,冒着生命危险,抬着煎饼、菜和汤,去住西边沙河、民庄西头河湾内给八路军送饭。激战一昼夜,击毙来犯的日伪军60人,残敌逃窜。 在庄兴岱担任后沙冯村村长期间,日伪军、国民党都来村里催粮要粮,八路军也需要军需,后沙冯村经常一个月内就有三四伙人来催粮、要衣、要吃食、要菜。庄兴岱作为中共地下党员,总是尽量满足八路军、游击队的需求。1940年1月,八路军六八五团派人到后沙冯村筹集粮米,庄兴岱把自家和邻居家的谷子碾成米给八路军带走,却宁愿自己饿着。他还得想方设法糊弄日伪军,为此,他也得罪了敌人。
1943年8月15日晚上,由于特务告密,庄兴岱被日伪军抓走后,用日本军车押到西集大寺庙(现在的普照寺)受审,让其交出地下党员名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逼问下,庄兴岱宁死不屈,一句话也没有透露。日伪军知道庄兴岱是地下党员,再严酷的刑罚也问不出个结果,遂于23日晚,将庄兴岱押到西集南、常山村东路旁的水井处,进行恐吓威胁。庄兴岱临危不惧,高喊“我叫庄兴岱,是后沙冯村人,我是共产党员,打倒日本鬼子!共产党万岁!”之后被日伪军绑上巨石,推到了井里,英勇牺牲。 庄兴岱等同志为抗日捐躯,他们的抗日事迹至今在当地流传,人民没有忘记庄兴岱。2018年重走父辈抗战路的苏鲁豫皖特委和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后代们,从北京出发到徐州,再到枣庄市的老古泉、南塘等。来到后沙冯村,大家对庄兴岱十分敬仰。在庄兴岱曾经居住的老屋前,大家提议修复特委曾经的办公和居住地,修建纪念馆,再现当年特委机关和鲁南抗日义勇总队英勇抗战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抗战的历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柏效业,1923年出生,1938年受庄兴岱的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村里的青抗先民兵组织,随后又参加义勇队第二大队,1944年转入八路军入伍。他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从战士干到班长、排长,后担任十七团二营五连连长,1948年在攻打西集卢山口(洪山)时光荣牺牲。 庄兴元,字耀中,1912年出生于后沙冯村,师从庄兴岱。其少年时立下报国鸿志,后离家北伐从戎,战军阀北上千里,是黄埔六期学员。他好学聪颖,文武兼修,步炮皆精。抗战中,奉国民革命军之命由皖而赴北平,先后参加阳城山、翼城县、南羊圈、龙门战斗,后在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等参加战斗百余次,抗日雄魂贯长虹,被国民党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庄兴元一生爱国,崇尚和平,反对内战,解放战争时带兵投诚起义。之后曾教授学院炮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曾任滕县政协委员、常委。庄兴元胸襟坦荡,豁达真诚,宠辱不惊,烽火岁月跃马挥鞭疆场扬名,解甲返乡归隐沙冯茅舍亦无怨声。79岁时病故。
解放战争时期,沙冯村一度成为滕县二区区公所的流动办公地之一,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也付出了代价。1948年1月30日,滕县二区的领导同志在二区后沙冯村制定当前本区的工作计划。2月2日夜,由于孙姓特务向陶庄敌人告密,国民党第七十七师派一个加强营的兵力,秘密包围了滕县二区公所驻地沙冯,其目的是对我二区实施突然袭击,劫回被我主力部队抓获的俘虏。2月3日凌晨4点,敌人发动总攻。放哨人孙丙兰发现敌人后,大喊“有敌人来了”。敌人向她连开两枪,孙丙兰身负重伤,后经村医庄鼎龙抢救生还。二区区委书记张清吉、区长刘长德闻讯带领同志们突围。由于敌人来势凶猛,人多势众,且我二区、一区区公所仅有几十名同志,摸不清敌人情况,与敌人激战4小时,寡不敌众,突围失败。最后,张清吉、洪运章、侯太祥和一区的徐玉美等同志壮烈牺牲。
在此时期,住在后石湾的一区区长高克明、书记肖宗武等同志,在敌人发起攻击之前误入后沙冯村中。他们没来得及与二区同志接头,就拼搏在枪林弹雨中,有4人冲出包围,不料又被国民党部队包围被捕。直至上午8时,我二区、一区同志除牺牲者外,几乎全部被捕。
这就是历史上的“沙冯惨案”。被捕的同志们被送陶庄审判后,押到扬州国民党集中营,后经我地下党委的营救,返回鲁南。“沙冯惨案”的发生给羊庄区、仓沟区造成极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