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学习有收获

   日期:2019-06-14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李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有辩证思维的著名千秋诗句,充分体现了自然运动变化规律,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必须遵循的规律。这是告知人们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坚持规律改造世界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始终学习真理、运用真理、坚持真理,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在不同时期取得胜利的法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其中之一是“理论学习有收获”。可以说,此次主题教育,是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学习、再深化、再提升,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引领这次主题教育实现其他各项具体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像近日中央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所要求的,要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主题教育学习中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强的理论渊源

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每个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活动的结果。这也正是“时势造英雄”,时势出理论。

第一,从当代中国的时空方位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这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跨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这就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的必然性。

这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主题教育的学习中清楚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必须把握好的总背景、总命题,也是一个大逻辑、大线索。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第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当今中国在4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就需要发展,变革需要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理论指导。这一全方位、开创性的实践进程,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这一思想是在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丰厚沃土中长成的参天大树。“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会彰显出强大的实践魅力和现实说服力,是当代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的科学理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代,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第三,从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紧密,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全人类的繁荣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如此这般的形势,迫切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变化、这样的大背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确切而负责任的回答。一个不用争辩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四,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漫长的奋斗实践中,积累起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浓墨重彩。这些在历史上都曾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在新时代的形势下,如何继承、怎样光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从这里,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这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五,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在这次主题教育学习中,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丰富发展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永远不能丢。科学之树常青。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的活力在于不断发展。信守马克思主义需要联系实际也必须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艰苦奋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血脉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新时代的中国愈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使我们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大了。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所在和独特优势所在。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实践累积而步步深化、环环紧扣、层层展开的科学体系。科学之树常青,真理是永放光芒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伴随着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进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更加丰富!

在主题教育学习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社会生活秩序的保证作用,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在艰苦奋斗中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涉及国策、国体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老祖宗,也是选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的老祖宗。老祖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党就变色、国就变色。且不要说党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绝不能丢老祖宗,就是从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具有稳固的思想基础来讲,也绝不能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动摇了乃至放弃了统一的、稳固的思想基础,党将不党、国将不国,一个民族势必成为一盘散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一些国家策动“颜色革命”,都是从动摇思想基础开始的。对苏联,更是在思想领域制造混乱,导致大部分苏联共产党的干部、高级干部不再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国前中情局雇员彼得·施瓦茨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曾以骄傲的口吻说:“谈论苏联的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这种谋杀、这种演变,就是从思想领域入手的。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要牢牢汲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绝不能在思想领域出现问题,绝不能放弃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否则,就要出现颠覆性错误乃至毁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充分证明,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对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中华民族广大人民凝心聚力。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都要有凝心思想、聚力引领,更不用说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近14亿人口的大国。在中东的一些国家,正是由于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的插手破坏,导致精神支柱的坍塌,整个民族心思混乱、力量不聚,如伊拉克、利比亚,成为世界上最混乱的国度。生灵涂炭、国家倒退、民族凋敝,活生生的教材就在眼前。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将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诉求的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因素,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爱国兴国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同心圆”要有“圆心”,团结要有“凝固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圆心”,就是“凝固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充满着浓厚的人民观,体现着满满的人民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思想,就是不断增加人民大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其价值判断的“定盘星”、思想体系的“路由器”、理政行动的“指南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饱含着系统的“人民观”:“人民主体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民者,国之根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目标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导向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最重位置、最佳位置,且是任何人和物都不能取代的位置。“人民利益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他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此植根人民、深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好思想,焉能不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岂能不是新时代各族人民“同心圆”里极好的“圆心”,各族人民大团结中极好的“凝固剂”?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56个民族的大家庭焉有不和谐的理由,焉有不团结的道理?而有了这样的“同心圆”,有了这样的“凝固剂”,何愁全国各族人民不能同心同德,何愁全国各族人民不能凝心聚力,从而朝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戮力奋进!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新时代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其中,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等,都有体现、都有要求。这是我国宪法能够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宪法更好发挥这样的作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稳步前进,就一定要有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治指导,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犹如一艘巨轮驶向广阔无际的蓝海,巨轮航行要有北斗导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种“北斗导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就像复兴号列车奔驰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列车奔驰要有动力牵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种牵引的动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一定会高歌猛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必将到达光明美好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脉血脉都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遵循的科学理论思想。应当学好用好坚持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


 
 
更多>同类宣讲

推荐图文
推荐宣讲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