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你见过吗?枣庄市中区西王庄镇这么多炮楼啥时建的

   日期:2019-12-19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清末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刀兵四起,连年混战,导致生灵涂炭,民众流离失所。一时间,争强斗狠之徒,好逸恶劳之辈,聚众为匪,多行盗抢之事,兹扰村庄,祸害百姓。各地匪患猖獗,但因时局混乱,执政更迭频繁,根本无暇治乱,老百姓只好凭借一己之力求自保。
      当时,薄有田产之民众纷纷建高墙,起屋瓴以自保。稍富之家自建更楼警示居民,富贵人家则立炮楼以自卫,甚至有村庄民众不惜集巨资建立高楼,旨在确保自家安宁。当年的更楼、炮楼、高楼、堂楼,多用青石或土坯砌垒于村庄的高处,或村边及院落周角,居高临下,有人值守,易守难攻。
      炮楼的四周有枪眼,是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平顶。基本结构是,石墙到顶,内用厚木板隔成二或三层,人员和装备一般都在一楼。二楼是职守人员住处,主控在二楼以上,楼顶用于瞭望执勤,有垛口和枪眼。更楼与炮楼相似,为屋顶,上层四壁各开炮口和枪眼,两山墙设瞭望窗口。堂楼是四合院落的正房,一般五间,青石或砖木结构,内用厚木板隔为两层,屋形顶。
      市中区西王庄镇过去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各个村庄多建有炮楼,甚至有些村庄建有多处炮楼,形状、样式多样。但随着时空的变换,岁月的更迭,历经多年战争,再加上各种运动的毁坏和近年来的建设,多数的炮楼式建筑遭到破坏。存有的炮楼式老屋因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且建筑位置独特,大多坍塌、破败,亟待进行保护。
      西王庄镇现存有炮楼9处、更楼3处、堂楼1处。炮楼分布在于官庄村(于志亮宅)、付刘耀村(付瑞臣宅)、赵庄村(吕凤华宅)、高庄村(高焕金宅)、西王庄村(宋中奇宅、宋中立宅、宋厚锋宅、宋中群宅)、洪村(玄帝庙内),其中宋中群家中的炮楼为枣庄市文物保护单位;更楼分布在西王庄村(宋延山宅)、陆庄村(陆宜鹏宅)、横沟村(老村北,村集体);堂楼在西大楼村(吴修琛宅)。

于官庄村炮楼
于兴儒建于1889至1899年间,在村子的西北角岭侧,约5米见方,高8米,东西向。年久破败,后修水泥楼顶,将原楼顶垛口等拆除,成平顶,楼内隔层不存。

付刘耀村炮楼
傅氏族人建于清末,距今约130年,在原村后东北角,长5.5米,宽4.3米,高8米,东西向,外形基本完整,内隔层损坏严重,样式可辨。传至付宝良手时,因其为中共地下党员,他和当时的国民党乡绅来往密切,暗与共产党传递情报,将此处辟为共产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堪称红色遗址。

赵庄村炮楼
吕氏族楼,建于1874年,长5.5米,宽4.3米,高8米,东西向,在村子的西南角。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役打响后,曾在此住有解放军部队。2018年6月,吕凤华出资修缮,将楼内毁坏的内楼板修为混凝土顶,两层,楼顶按样式复原为厦棚。现炮楼完整如初,可登楼一探旧制。

高庄村炮楼
高振伦修建,距今81年,按照民间“八尺一井绳”的规制建造,加楼顶共三层。“八尺一井绳”换算为现今长度约5.2米见方,高13米。外形完整,内隔层有损坏,模样尚存,不可登人。

西王庄村炮楼
西王庄村现存炮楼分为两处:宋氏“木匠铺”一处三座,为四角之东南、东北、西北,1919年宋泰修建;宋氏“前井”一处,炮楼、更楼各一,1933年宋景瑞修建。炮楼长5.5米,宽4.3米,高8米,东西向,外形完整,内隔层基本完好,可登人,各楼均有老式青砖建飞檐造型。
“木匠铺”位于村庄的东南角,东依沟渠,炮楼正向相距百米。“前井”位于村庄的西南角,西临沟渠,炮楼、更楼南北相距百米。

洪村炮楼
建于民国初年,为玄帝庙内女僧人为保护庙产而建,横沟村蔡氏施工。原炮楼与庙内大殿连为一体,西高东低,大殿三间,楼两间。大殿曾为学校,现倒塌,仅存残墙。炮楼长6米,宽4.2米,高8米余,东西向,外形完整,内隔层损毁,前墙依稀可辨连接大殿的茬口。

西王庄村更楼
西王庄村更楼,宋氏“前井”与炮楼一同修建,处村庄西南角,长5.5米、宽4.3米、高6米余,南北向,外形完整,内隔层基本完好。

陆庄村更楼
1926年陆茂田、陆茂堂、陆茂金三兄弟合资修建于村北。长5.5米、宽4.3米、高6米余,东西向,屋顶塌落,墙壁犹存,可辨识原有风貌。

横沟村更楼
横沟村更楼位于村北,裴宋山东麓。清朝末年由蔡氏牵头,村民集资修建,村民自发组织,轮流值守看护家园。更楼长5米、宽4米、高6米,现屋顶塌落,墙壁犹存,原有设施不见踪迹。

西大楼村堂楼
西大楼村是清光绪六年(1886)进士、内阁中书王宝田的外庄子,村中的堂楼为其所建。“恒兴”是王宝田的钱庄字号,至今“王恒兴”、“鲍王二家”的故事还在峄城当地流传。王宝田祖籍安徽宿县,其先祖因军籍落户于峄南涧头集西北之穆庄。到王宝田中了进士,势大业大,始称“王恒兴”。

村中的堂楼为五间,东西向,长16.5米,宽6米,高7米,砖石结构,多用石雕,脊棒杉木,硬挑五间,中为厚木板隔两层,灰瓦屋顶,是典型的鲁南民居。据说当年王宝田闲暇时,经常带着家眷来此小住。
在鲁南战役期间,据说我军曾在这里设立营指挥所。当时国民党51师一个连的驻军占据坛山,在山头建起碉堡。我山东军区一纵队派出五团一个营的兵力担负起攻打坛山的战斗任务。时至黄昏,营长一声令下战斗打响。敌军占据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为减少伤亡,我军首先用迫击炮进行轰击,将敌碉堡炸掉。不待敌军喘息,全营发起攻击。战斗持续两个小时,敌军溃败,除敌连长逃离外,全部被歼。

解放后该楼曾被当过学校,上世纪七十年代南山挖国防洞时,曾有部队官兵在此居住。现在堂楼屋顶塌落,仅存四周墙壁,但原制式模样依稀可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