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红色文化浸透美丽乡村,枣庄文旅融合“与古为新”

   日期:2019-10-16     来源:齐鲁壹点    

枣庄的旅游资源,90%以上在乡村。而不少村子,兼具自然景观、传统文化、革命旧址多种元素,相互融合。

一声汽笛,撕裂了时空的距离。整幅立体投影之中,蒸汽机车仍在轨道上奔跑前行。八十年前的烽火犹在,英雄之气久久不息。

这是在位于枣庄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中见到的景象。今年7月开馆以来,这里已经成为新晋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党性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浸入乡村旅游,枣庄文旅融合事业,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因地制宜趟出了一条新路。


“红色文化”背后的艰辛与光荣“


枣庄,有太多关于红色文化的经典记忆。”枣庄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明鹏说起枣庄的革命历史来,如数家珍。抱犊崮见证着八路军115师初进山东时的抗战征程;而枣庄的铁路沿线,微山湖等地,则留下了铁道游击队的传奇。


这些红色文化元素,曾经激励着一代代枣庄人为了革命和建设而奋斗。而今,又成为枣庄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全新驱动力。“枣庄的旅游资源,90%以上在乡村。而不少村子,兼具自然景观、传统文化、革命旧址多种元素,相互融合。以发展文旅事业,破题乡村振兴,是枣庄在实际工作中紧抓的点。”枣庄文旅局副局长赵爱云表示。


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枣庄市在推进文旅融合工作中,扎得深做得实,下了一番苦功夫。各村资源相对分散,就试图“连线成片”,让几个村的典型业态实现互补,抱起团来过日子。有的村餐饮形成了特色,附近的村庄就发展观光和民宿。“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村村都有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的东西。


以旅游强镇和旅游特色村为重点,持续推进乡村旅游连片开发和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共享农庄、民宿经济、田园综合体,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一系列举措,让如今的枣庄几乎每个乡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目前,枣庄已经开发了蟠龙河旅游片区、葫芦套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岩马湖乡村旅游片区、冠世榴园片区等14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并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园区和鲁南乡村民宿发展。


当年的抗战堡垒,如今成为光荣的见证,也以一贯的热情,欢迎着来客。


“贤者文化”助力非遗开发


枣庄,拥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而且知名人物遍及各行各业,如星罗棋布,争奇斗艳。


墨子、奚仲、滕文公、孟尝君、毛遂、匡衡,有的重“仁”,有的尚“义”,有的励“志”。这是历史馈赠给枣庄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以往枣庄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相当缺乏,亟待开发。”枣庄文旅局文化产业方面的负责人韩伟说。在文旅融合发展以后,枣庄市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深耕细作,助力非遗产业的发展。


从“鲁班传说”到传统的柳琴戏,从毛笔博物馆到青铜器和动漫产业的开发,一些沉浸在历史中的典故传奇,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焕发生机,推动了枣庄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年九月底,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枣庄分会场上,来自苏鲁豫皖四省的文化产业企业前来参会,众多参展商对于枣庄非遗开发、文创产业的发展程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纷纷点赞。


除了名垂青史的先贤。枣庄还十分注重开发“乡贤文化”。在滕州市洪绪镇郝洼村,村里整合3户连片闲置的民居,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建起占地918平方米的孔子学堂、家风堂。最大限度地保留老屋、老树等原貌。家风堂充分发挥村内张、王两姓“勤学慎思”“笃存忠厚”的传统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带淳朴民风促文明乡风,发挥村内五老乡贤的作用,践行“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学堂宗旨。郝洼村的改造,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内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又提供了新的乡村旅游点。



“运河文化”带来产业聚集


枣庄,有京杭大运河的故道,长达90公里。“运河文化”源远流长,闻名全国的台儿庄古城景区,就修建在运河水道旁边。历史上的兴旺繁荣,也与运河息息相关。


围绕“鲁风运河”的主题设计,枣庄文旅局力主发掘运河文化,打造运河产品。他们与运河沿线20个城市,包括5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取得了联系。将枣庄的文旅资源推介出去,互通有无携手发展。在频繁的互动之下,枣庄逐渐探明了利用生态资源,做好文旅产业开发的路径。如今以文旅产业为先导,其他的一些产业也紧跟上来,形成了“融产业”态势。比如台儿庄引领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市中区重点开发温泉康养;山亭区则以山地养生为突破方向。


有了业态布局和发展思路,拉动枣庄从资源依赖向生态经济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已经渐入佳境。


未来,枣庄将继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体现鲁南乡土风情,保留原始田园风貌。注重挖掘民俗文化内涵,讲好独特故事。精心打造一批集民宿餐饮、生活体验、康养游乐、田园风情小镇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发展效益,全面提升枣庄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打造区域性品牌和文化旅游走廊。


“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在对传统的遵循中,再谱新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