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1+N”模式的裂变效应

   日期:2019-05-13     来源:枣庄文明网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两年间,培植了新材料、精密工程技术等11个研究中心,组建了智能制造、特种机器人等6个国内外联合实验室,还孵化了16家产业化公司,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硕果如此多,奥秘在于其探索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新路径,实现了——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以及“地—空—星”三位一体多源信息获取

  东方光源集团光纤生产车间
    在人们的认知中,路灯不过就是起到照明的作用。而有一种集成路灯,与有关设施连接,就能产生看、听、语等许多功效。装上摄像头,不仅能对行人、车辆等进行定位,还可实时观测交通流量、路况;通过集成在路灯杆上的一键呼叫,既可进行实时对讲,监控中心还能根据联动的监控画面,判断求助者的状态,以便作出科学的处理措施;配上有关设备,还能进行噪音检测。   近日,在位于枣庄高新区的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记者在其科技展厅里见到了这种多功能的路灯。这种路灯和平常见到的路灯大小差不多,但是从材料到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变。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王刘阳介绍,我们研发的石墨烯智慧路灯,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石墨烯散光材料,内置多类调光方式模块,使用超高系统光效,不仅照明效果好,还能大大提高节能率。同时,路灯灯头内部可内置摄像头、传感器、5G基站等各类智能设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仅有700平方米的科技展厅里,展示了从智能制造到新材料、从医养健康到农业装备等106项科研成果,彰显了工研院的发展潜力和光明前景。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曹衍龙教授满怀信心地表示,浙大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工研院落地枣庄后,科研成果就能很快地导入,加快技术转移,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和企业,进而推动枣庄乃至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浙江大学与枣庄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浙江大学在山东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2017年4月完成注册手续后,以“立足枣庄、辐射山东”为宗旨,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人才优势,打造“研究中心—实验室—科技型孵化企业—产业化公司”等,探索“1+N”发展模式,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引擎”。   自落户枣庄高新区后,浙大山东工研院结合山东省和枣庄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立了涵盖先进制造、医养健康、大数据、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工程、精密工程技术等领域的11个研究中心,现已全部建成使用。建设了中法精度与装配创新、工业物联网、正业玖坤—浙大山东工研院智能制造、东旭光电智能路灯工厂、生化工程研究、特种机器人等6个国内外联合实验室,科研成果接连不断。申请专利123项;筹建16家产业化公司,注册资金达2.1亿元。   谈到已取得的成绩,曹衍龙非常自豪:“11个研究中心,既有浙大教授团队牵头组建的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心、新材料(锂电)研究中心等6个院系研发中心;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蒋向前爵士、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JOSEPH教授等国内外人才牵头组建的2个国际研发中心;依托浙大校友,还组建了大数据研发中心、石墨烯应用研究中心等3个校企研发心中心。全院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院士2名,教授31名,博士以上高端人才38名,千人计划、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等10余名。”   有了人才,有了科研成果,就为技术转移提供了支撑。浙大山东工研院围绕新材料、医养健康、智能制造、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领域,积极构建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走进工研院科技展厅,在医养健康板块,一个个科研成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普通戒指差不多大小的心率血氧戒指,小型化、低功耗,适应长时间佩戴,融合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申请了4项国内专利、1项PCT国际专利,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这也是国际上首款可穿戴式脉搏血氧戒指,是目前唯一获得CFDA认证的可穿戴脉搏血氧仪。无需佩戴和用户干预、可长时间连续监测的睡眠监护仪,也是国际上首款无线睡眠呼吸监护仪;引进美国伊利诺大学Joseph教授团队研发的“超灵敏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诊断速度从 1-3天缩短至30分钟……   今年3月20日,全省重点工作推进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第二次现场观摩会观摩团到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参观时,对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医疗健康设备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来临,传统产业的深度变革加快,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用新技术,提供涵盖“设计-制造管控-自动化装备-运维”等精准服务,推进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在工业大数据应用及智能制造过程管控方面,工研院大数据中心联合山东康平纳集团,开发了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的生产管控云平台,助力纺织企业转型升级。   山东大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由浙大山东工研院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中心成功孵化的产业化公司,公司结合世界前沿设计理念与公司研发团队技术优势,致力于向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提供优质、专业的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检测设备,在消防、文保、电力、工业自动化领域推广应用并获得良好口碑。   以“四新”促“四化”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因而成为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技术转移的重点,在“新型储能材料与固态电池、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碳材料”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   与枣矿集团联鑫公司合作开发矿用机车锂电池组,已取得煤矿使用必须具备的煤安证,目前已在枣矿实现批量应用,带动了联鑫公司的转型升级。   团队负责人涂江平教授主攻高安全系数、高能量密度(高出一倍以上)的固态电池技术产品研发,核心装备干法涂布机已完成研发,2018年与山东润峰签订了 2688万元合同,将在山东进行产业化。   纳米功能碳材料主要应用于绿色农业领域,已在枣庄完成中试并进行了小批量生产,该材料可以促进植物早发快长,提高作物产量,并可用于富肥土壤修复,目前在济南、枣庄的农业合作社进行田间示范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是获得诺贝尔奖的21世纪“神奇材料”,未来一定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浙大山东工研院石墨烯应用研究中心依托陈威博士带领的石墨烯应用产业化团队,在空调、LED道路照明和防护服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不断实现新突破。   石墨烯小型化空调项目,通过材料和结构上的改进,不仅使空调冷凝器的散热效率提升20%以上,而且其外机体积可大幅减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使空调的材料成本大幅降低。按减少室外机三分之一体积为前提,预估算每台空调外机可节省50元左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浙大山东工研院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聘请谭建荣院士、蒋向前院士、童水光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打造创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枣庄高新区共建英国海外孵化器;成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浙大山东工研院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三项基金;枣庄提供土地500亩,建设浙大国家大学枣庄科技园、浙大工研院产业园,已孵化、合作、引进微医、易教等企业30余家;实现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双赢……工研院向着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孵化基地、高端人才聚集地迈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