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口腔医院,请问你有没有牙齿治疗方面的需求……”据7月29日上观新闻报道,连续几个月来,大量上海市民频繁接到以上述话术开场的骚扰电话。记者调查发现,背后的原因在于,众多民营口腔诊所通过第三方公司开展“AI外呼电推”。有关公司称:“几乎将上海市民全部打一遍”“效率很高,一天几十万、上百万条就出去了”。
“AI外呼电推”,即第三方企业在传统外呼电话推广过程中接入AI技术,当电脑系统自动外拨电话接通后,先播放一段AI语音,一旦检测到人声应答,则直接转给人工客服跟进对接。这种利用AI技术在电话推广营销中挖掘潜在消费者的方式,效率极高,但也导致大量民众深受其扰。
AI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是好事,然而,一旦被滥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AI外呼电推”正是一个典型。部分企业将“AI外呼电推”当成提高发送商业信息效率的利器,其成本更低,由此形成了一条灰黑产业链,公众频频被骚扰。
企业开展营销时借助第三方专业公司以及AI新技术的力量,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但不能侵犯消费者权益。根据2015年颁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经营者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更是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此前,山东某企业因未经消费者同意,使用智能营销电话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处罚,就是一个依法查处的先例。
法律依据逐渐充分,有关方面应当对相关不法行为顺藤摸瓜、打早打小。比如,对浮出水面的“AI外呼电推”公司展开进一步调查,揪出产业链上潜藏着的其他问题。进一步看,面对可能大量出现的AI骚扰电话,执法部门在调查处置过程中有必要以案为鉴,从制度层面反思完善。譬如,多主体共治机制是否顺畅?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有必要强化?在技术防范层面,能否实现“用AI治理AI”?在治理模式上,一味靠堵,是否力有不逮?
公众苦骚扰电话久矣。当骚扰电话借助AI实现迭代升级,个体的安宁与隐私则遭遇威胁。面对消费者的举报,职能部门要认真对待,善于顺藤摸瓜,处理好个案与类案,更要积极反思、检视制度短板与缺漏,促成相应改良与进步,努力争取更大的治理成效。(张瑜)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801/513ae5bb84134b34bacc169075fdce7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