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保障农村供水 惠泽万千群众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12-19     来源:枣庄发布    

       12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提升民生福祉 创建满意枣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三场,介绍市城乡水务局保障农村供水 惠泽万千群众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德忠    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甘宜伟    市城乡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为玉    市城乡水务局城乡供水排水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朱道峰    山亭区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扣“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目标,依托现代水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五同”格局,农民群众对水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2%。

  一、突出“三个统一”,打破城乡二元供水格局。一是统一领导。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供水保障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域水源配置、工程布局、运行管理和资金筹措工作,将农村供水保障纳入对区(市)的高质量发展考核,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水务部门监管责任和供水企业运行责任。二是统一规划。编制《枣庄市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3-2025)》,依托现代水网建设,部署“水网+民生”行动,按照“建大、并中、撤小”的思路,实施投资44亿元的全域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大水厂、推进管网全覆盖、用好优质地表水、实施运维全赋能,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核心,以滕州、山亭、台儿庄三个县域供水单元为支撑,覆盖全市、统筹城乡、优水优用“1+3”全域供水格局,确保到2024年底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自来水入户率、水质达标率达到“3个100%”,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9%以上。三是统一运营。制定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构建中心城区由市级公司统管、3个区(市)由县域公司统管的格局,实现供水到户、服务到户。目前,全市共有7家区(市)供水公司,纳入统管的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87%以上。

  二、突出“三级联动”,加速农村供水规模化进程。一是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位于薛城区陶庄镇,已于今年7月7日全面开工,项目通过“两库四河”“引湖入薛”等跨区域骨干引调水工程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境外水等多水源调配,正加快建设22万吨地表水厂和140公里骨干输配水管网,计划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运行,并与峄城区9万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市中区5万吨北郊水厂供水项目互联互通、互补互济,跨行政区域覆盖薛城、市中、峄城、枣庄高新区人口约165万人。二是加快建设三个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单元。针对山亭区地形复杂、山村较多的特殊供水实际,创新构建以新建两个区域水厂为中心、以六个加压调节站为节点、以高位水池联通供水终端的“2+6+N”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探索推行“大厂小站、高池细管”的山区供水思路,确保山村群众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大管网”自来水,目前润泽水厂一期2万吨区域水厂已通水,计划至2024年底前实现全区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由2.49%到97%的“翻天巨变”。台儿庄区正全力加快地表水厂建设,推动管网全域覆盖。滕州市在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础上,主要通过管网更新和地表水源置换来提升供水水质,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三是加快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未通水村通水工程。目前,全市共有供水工程690处,主要采取“城市管网延伸、联村、单村、农村千吨万人”4种方式实施农村供水。近年来先后对439个村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完成265个未通水村通水工程,2023年年底前实现剩余26个自然村全部通水。

  三、突出“三个提升”,加快农村供水水质提标。一是提升优质地表水源比例。大力实施现代水网跨区域骨干引调水工程,统筹调配境内岩马、马河等水库优质水,合理取用南四湖、中运河等境外水,有序推进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源,地表水供水比例已较去年提高40个百分点,计划2024年达到85%以上。二是提升规模化供水水质。参照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今年以来投资7788万元对9处城市供水水厂和12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采取离子交换或膜处理工艺等方式全面实现水质提标。三是提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千吨万人工程全面配置净化消毒设施,千人及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逐步实现应配尽配,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目前已达到98.3%。

  农村供水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模化实施、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智慧化赋能,全力打造“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的供水运管服务体系,让422万枣庄人民都能喝上“优质水、放心水”。

答记者问

       01、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请问,我市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与运行养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甘宜伟: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通过新建、扩建区域供水水厂和实施管网延伸工程,稳步提升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切实提升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水平。

  但受客观条件制约,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护方面工作面临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供水工程“多、小、散、旧”。全市有各类供水工程690处,其中单村供水工程占比超80%,且部分单村工程处于超期服役状态,跑冒滴漏现象突出,管理维护难度大。二是部分地区供水能力不足。截至2022年底,全市仍有98个未通水村(滕州7处、市中区9处、台儿庄区2处、山亭区80处),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居民的日常吃水用水。三是数字运管机制不健全。小型供水工程管网、供水设施分散,信息化操作系统还不完善,水压、水量、余氯值监测等终端安装量少,不能满足人饮安全信息采集、控制、监测等要求。

  为有效破解农村供水面临的矛盾问题,市城乡水务局秉承“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原则,着力构建覆盖全域的“1+3”供水格局。一是推进规模化供水。按照“以城带乡、能延则延、宜联则联”原则,新建改建集中供水工程766个、骨干管网658.6公里、农村供水管网948.5公里,推动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并入规模化供水管网,加快打造城乡供水“一张网”,全市供水工程将从690处减少至58处,全面提升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率。二是推进工程新建改造。推进实施纳入全市2023年度惠民实事的76个村内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现已全部完工;推进全市未通水村通水工程建设,现已全部开工,完工70处,主体工程建设完工26处,预计年底前全面通水,届时全市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三是推进智能化运管。高标准建设智慧水务平台,推广使用智能水表、远程缴费、微信报修等现代管理手段,从取水到用水全流程监测、全链条管控,努力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枣庄模式”,全面提升供水服务效能。

       02、大众网记者: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对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请问,在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对此市城乡水务局作出了哪些努力?

  李为玉:受客观条件制约,截至2022年底,我市农村供水水质仍面临突出问题:一是地下水水质本底较差。我市地下水水源主要取自碳酸盐岩类地层、赋存于奥陶系与寒武系灰岩裂隙中的岩溶水,地下水富水区的碳酸盐地质导致水质总硬度偏高。同时,部分地下水受到氮素污染,导致硝酸盐含量偏高,影响我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二是水处理工艺落后。我市大部分水厂未配备反渗透、离子交换、生物脱氮等深度水处理工艺,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硝酸盐、总硬度超标问题。三是地表水利用不充分。我市地表水可利用量6.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4.3亿立方米,南四湖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长江水0.9亿立方米,但地表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年利用量仅为3102万立方米。

  今年以来,为有效纾解农村供水水质问题,打破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地表水利用不充分等现状,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市城乡水务局大力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一是升级深度水处理工艺。参照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了水质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水质不达标的个别城市供水水厂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进行升级,将深度处理后的水与原水进行掺混,降低总硬度、硝酸盐等指标;同时对小型联村和单村供水工程,加强消毒设备运行管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配套相应的水质净化设施,确保水质达标。二是开展地表水源置换。以现代水网建设为契机,通过地表水置换的方式实施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加大地表水掺混比例,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以彻底解决我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问题。三是完善供水水质考核机制。将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纳入对县级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督促区(市)每年组织对辖内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全覆盖巡检,确保按时完成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任务,真正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明白水”。

       03、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山亭区作为我市“1+3”全域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中的重要县域组成单元,建设润泽水厂,积极探索“大厂小站、高池细管”的山丘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山亭模式”。请问,润泽水厂采取了怎样的建设思路?投入运行后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朱道峰:山亭区按照“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低、供水保证率高、规模覆盖率高”的“两低两高”目标,“投建管营”一体化推行,以岩马水库地表水及当地地下水为水源,规划建设了润泽水厂。该水厂位于山亭区桑村镇葛庄村,是山亭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水厂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日供水能力5万吨,分两期建设。水厂地表水处理工艺采用国内先进的“混合絮凝池+CSCAB沉淀池+臭氧接触池+上流式活性炭滤池+石英砂滤池+次氯酸钠消毒+清水池”水处理技术,重点解决原水中低温低浊、藻类、有机物、嗅味等问题。目前,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通过“原水就地处理、净水细管输出、中途科学掺混、用好高位水池”的办法,降低管道口径,压缩施工面积,减少加压次数,润泽水厂探索出了“大厂小站、高池细管”的山丘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山亭模式”。同时,水厂实行城乡一体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既节约人力,又降低漏损,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起、吃得起。

  润泽水厂投入运行后,可为桑村镇、城头镇等六个镇街373个自然村及城区、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水源保障,受益人口达28万人,既能够充分满足山亭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又能够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真正实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