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初秋,约二三好友,找间茶室,在古琴音韵中品一杯茶,浓浓的氛围感为秋日休闲生活平添了几许生趣与惬意。近年来,从拍照到穿搭,从就餐到出行,氛围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词。 何谓氛围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置身蓝天绿草之间,看天上云卷云舒,是露营追求的氛围感;明艳的阳光、清凉的泳池、手中的冷饮,共同营造出夏日的氛围感……可以说,氛围感既是难以言喻的情绪、气氛,也是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揆诸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引人入胜的氛围感。翻看古人的文选、诗集,处处可感美好意境。“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与今天的出行游玩有异曲同工之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和近年来流行的围炉饮茶意趣有相近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古人捕捉“须臾之物”的意境,而我们称之为氛围感;古人诉诸文字,而我们往往用相机定格美好的瞬间。 今天,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影。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简单的商品消费更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传统商业都在寻找新的“风口”。好的氛围感,使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新的需求,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创新的路子。“千金难买心头好”,解锁更多新奇且可持续的消费场景,提供更多美好而难忘的消费体验,“氛围感经济”也将成为做大做强新消费的引擎。 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氛围感经济”,重在氛围的个性与品质,如何避免在流量的作用下演变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伤害体验感这个关键竞争力?“氛围感经济”侧重消费感受,这样的商业模式如何监管,才能让消费者在消费前就拥有识别陷阱的慧眼?氛围感带来的放松、惬意是无价的,享受氛围感的消费却是有价的,如何优化监管,让创新的种子既可以快长,又不会长歪,考验监管者智慧。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氛围感十足的贵州“村超”吸引不少人的目光。球场内欢呼声雷动,球场外“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欣欣向荣,氛围感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不管是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还是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抑或是购买氛围灯、香薰等“氛围感好物”,对美好的向往无处不在,满足美好向往的商业创新前景广阔。从这个角度看,氛围感事关个人体验,也关系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许 晴)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30901/96169d2f58504cbb9f71b9dcb3d4bb2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