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聚焦民生福祉 着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07-06     来源:枣庄发布    

       7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提升民生福祉 创建满意枣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场,介绍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民生福祉 着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赵忠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宫文哲 市生态环境质量服务中心主任

       王士昌 市生态环境局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办公室副主任、一级主任科员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是聚焦污染防治攻坚,让群众幸福感更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为主线,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今年1-5月,全市PM2.5同比持平,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SO2、O3分别同比改善6.7%、3.0%;7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安全稳定。在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项任务,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协同管控,实现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强化科技赋能,全力打造“一中心、一平台、N应用”的智慧环保平台,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快速联动机制,以“枣庄大气快速联动群”和智慧平台问题快速交办软件为平台,处置各类大气污染问题1500余个,消除高值问题88个。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强化流域联防联控,与济宁市、部分区(市)与微山县、市内各区(市)之间签订联防联控协议16份,实现市、县两级联防联控协议“全覆盖”。对全市4433个入河湖排污(水)口完成溯源,实现了河道排污可监测可追溯。在净土保卫战方面,528个地块纳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更新发布5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47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2023年上半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创建活动。依托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巡查深入开展“清废行动”,梳理疑似问题点位23个,全部完成核查整改。

  二是聚焦生态环境安全,让群众安全感更强。坚持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围绕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累计督促整改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问题401个。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源、风险物质和应急物资“三张”清单,依托“南阳实践”项目,开展韩庄运河跨省河流“一河一图一策”环境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全市1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全面提升环境监控水平。依托枣庄市生态环境监管决策平台,建立了横向联动市直部门、纵向联动区(市)、镇街的快速联动机制,持续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成枣庄市企业用电量监控系统,615家企业完成安装联网。目前,我市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系统基本实现环境状况综合研判、环境污染问题追因溯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多模块协同管理。

  三是聚焦信访问题整改,让群众急难愁盼更少。今年以来,共办理群众信访件953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工作,今年累计发放举报奖励22.64万元。对已办结信访件开展回访和满意度调查,群众信访满意度逐步提升。坚持问题导向,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1890件信访件,均已办结;反馈的64项问题,整改完成43项;我市2篇督察整改示范案例被省生态环境厅“以督促改见成效”专栏采纳,并在全省推广。开展县级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将每月20日定为县级干部接访日,按照帮包区域县级干部每半年安排下访一次,对群众反映强烈且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信访案件实施挂牌督办。

  四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更优。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4项环保措施,开展“优化服务、包镇联企”“送法入企”等惠企活动,发放环保服务手册1.1万份,对700余家次企业开展“环境体检”帮扶,先后发出全省第一张“排污许可”和“环评批复”电子证照。对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解决了联泓新材料、泉兴水泥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环评问题。强化环境信用管理评价,引导帮扶42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坚持以法为犁细耕环保责任田,做到无事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严惩恶意违法和送政策送法律的“三不一严两送”监管服务新模式,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环境执法,综合运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精减检查频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提升依法治污水平。将17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健全完善在线监控、用电监管、无人机等多源非现场执法,做到监管无感知。优化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程序,增加36条免罚减罚事项。去年以来,先后对95家(次)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减免企业处罚460余万元。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架起让群众满意的“连心桥”,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书写为民办实事的优秀答卷。

答记者问

       01、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纳入2023年度惠民实事之一,请问今年以来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吗?

  王士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备受全社会关注。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20件惠民实事之一,全力推动落实。5月18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观摩推广我市治理模式和经验。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坚持规划先行、梯次推进,绘就全域共治“一幅图”。一是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强推进。规划选取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庄,统一实施污水治理、旱厕改造等多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典型示范村庄建设引领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二是聚焦群众满意,以点带面抓整改。以全市4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站)为关键节点,将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实现城区周边和镇驻地周边村庄应纳尽纳、能收尽收,着力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吃不饱、运行难”以及污水直排问题。三是聚焦水质保障,统筹推进促提升。系统推进农村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韩庄运河、新薛河、城郭河、北沙河、薛城大沙河等5条河流治理路线,致力打造水清岸洁、河畅景美的农村生态河道,切实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去年我市9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水质,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二、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探索分类施治“多模式”。一是“集中拉运+智慧监管”模式。对于人口居住集中、远离城镇管网、能够形成径流的村居,采取“分散收集、就近集中、统一转运”方式进行处置,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对收集池液位、拉运车辆实时监控和全程监管,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二是“黑灰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对于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统筹考虑村庄规划、污水产生量等因素,推行“黑灰水收集+农田灌溉”方式,实现就近灌溉、粪污还田等资源化利用。三是“分散式自然生态消纳”模式。对于地形复杂、管网铺设难度大、污水产生量少的山区村庄,积极推行单户收集、分散治理等方式,通过“简易处理+就地利用”将隔油过滤设施处理后的尾水引流至房前屋后菜园、花园消纳,有效改善村庄周围水环境质量。四是“景观生物氧化塘”模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可生化处置的特点,充分利用废旧坑塘、低洼地等原有地貌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净化、生物发酵等方式改善水质,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突出的优势,既净化了污水又美化了环境。

  三、坚持建管并重、注重运维,织好长治长效“三张网”。一是搭建纵向到底“责任网”。市级层面抓好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区级层面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日常监管与技术指导,镇街层面统筹负责辖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村居层面组建运维队伍落实巡查检查、管渠清疏等日常工作。二是搭建实时在线“信息网”。依托智慧环保数字化运维调度平台,采取“数据互联、信息共享、业务联动”方式,现场运维人员将信息接入智慧平台,通过雷达液位探头、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实现在线巡检、实时调度,有力提升应急处置和响应效率。三是搭建长治长效“监管网”。健全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运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出水水质检测,通过用电量监测实时掌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收集率、处理率、村民满意度等指标,切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

       02、大众网记者: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刚刚落下帷幕,我们注意到,为保障我市中高考顺利进行,市生态环境局在考试期间开展了“绿色护考静音行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赵忠宇:为给考生营造一个宁静的休息、学习和考试环境,市生态环境局紧盯群众所思所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护考行动,确保考试顺利进行。绿色护考行动共覆盖8.7万考生,市生态环境系统共计出动人员200余人次,使用噪声相关检测设备6台,开展噪声监测96点次;参与宣传志愿者30余人,宣传标语、横幅等24条,发放绿色护考倡议书千余份。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执法巡查行动4次,检查各类涉噪声企业、建筑工地等100余家,发现问题11个,解决问题11个,处理噪声信访2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生态环境局提前谋划,制定《2023年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工作方案》,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单位及各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护考工作小组,各分局也均印发工作方案,部署高考、中考期间绿色护考工作,认真落实禁噪工作措施,强化考试期间巡查督查力度,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工作重点。加强工业企业等重点噪声源管控,消除噪声隐患。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考点开展巡查,并对考点开展噪声监测,对发现问题现场责令立即整改,及时制止影响考试的噪声污染行为。做好应急值守,及时有效处理和反馈噪声投诉。市生态环境局对中高考期间反映影响考生学习、休息和考场环境的投诉,即接即处。6月7日14时,接到施工噪音扰民投诉后,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向施工负责人发放绿色护考倡议书,督促合理调整作业时间,确保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护措施。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教育、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护考巡查。指派专人进驻中高考联合指挥部办公,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及时调度分局开展信访调查、及时协调与相关部门做好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制定并通过市环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的通告》,加强信息互通,形成噪声监管合力。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枣庄环保”微信公众号发布《绿色护考倡议书》,提醒广大市民和经营业主减少噪声。执法人员全面下沉中高考网点,进社区、进商铺、进工地、进企业,开展“绿色护考”宣传活动。执法人员重点对考点周边建筑施工、工业企业等可能影响考试的噪声污染源进行了系统排查、宣传,现场向商铺、工地、企业负责人发放了《绿色护考倡议书》,为全市考生营造安静、良好的考试环境。

       03、山东法制报记者:随着车辆慢慢成为群众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车检这项业务也越来越被群众所熟悉。我们了解到,为方便群众检车,市生态环境局推出了“交钥匙”一站式服务,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项业务吗?

  宫文哲:机动车环保检验是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机动车环保检验的监管部门,在下大力气持续提升检验质量的同时,始终把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审车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反映的“审车难、审车慢”等问题,指导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实施“交钥匙”一站式服务,打造“钥匙交给我,满意送给您”群众满意品牌,提升了群众审车满意度、获得感。

  一是全覆盖,统一服务标准。我市现有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48家,为解决各机构检验流程和服务项目参差不齐的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引导机构创新站内服务,提出“专、接、送、办”四字方针,即要求检验机构为群众提供“专人接车、接洽手续、送车上线、一窗通办”一条龙服务,减少群众跑腿。目前,全市48家机构均实现了“交钥匙”,落实了服务标准上墙,公布了监督电话,群众审车由原来的需要在多个窗口来回跑转变为现在只需要在一个窗口缴费领证即可。

  二是快办结,检验时间更短。立足为车主节约时间,再造检验流程,压缩办理环节,整合、优化“环检、安检、综检”业务窗口,实现车辆“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结果互认”,检验时间整体缩短约1/3。积极推广“线上预约、错峰办理”,拓宽检车渠道,根据预约车辆年审日期及车主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办理时段。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实施上门取车服务,让有需求的车主享受到“足不出户交钥匙”服务,同时根据审车业务量情况,适时延长审车服务时间,确保“审车不过夜,当天必办结”。

  三是高标准,服务环境更优。引导检验机构以更高的标准提升服务设施,改善大厅服务环境,增加舒适座椅、免费茶水、免费充电、免费无线网络等设施和服务,同时完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车主只需在休息区等候,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大屏实时了解车辆审验进度。目前,免费茶水、免费充电、免费网络等基本服务已全面落实,所有机构均实现了大屏实时显示车辆审验进度,有条件的机构还为群众提供免费洗车等其他增值服务。

  四是争先进,业务水平更高。在全市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大力开展“五比五提升”活动,印发了工作方案,聚焦服务态度、质量保证、技术水平、工作作风、群众满意等五个方面,出台推进措施20条,细化考核,引导机构树立“企业要发展,服务应当先”的理念,抓建设,强队伍,树形象,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赋能机动车环保检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以“提质量、守底线、惠民生”为工作目标,坚守为民理念,创新服务举措,以“五比五提升”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交钥匙”服务走深走实,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舒心的服务。

       04、鲁网记者:我们都知道,饮用水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民生,请问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和打算?

  王士昌:为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划、立、治”保护原则,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谋划先行,划定保护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2014年完成了10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2022年根据《山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试行)》(鲁政字〔2022〕196号)有关要求,对已划定保护区的10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了调整,对岩马水库进行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并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下步将进行合法性审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二是强化治理,实施饮用水源规范化整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工作,设立保护区标识牌、警示牌、宣传牌约160块,设立隔离防护网3800余米,在取水口和一级保护区内安装视频监控82台,实施退耕还林37亩。关闭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搬迁村民住户,腾退土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先后清理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800余户,为保障饮水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严格监管,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要求,对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羊庄水源)每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对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季度开展一次监测,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结果。在周村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实行实时监测。经监测,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外),水质达标率为100%。

  四是防范未然,研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印发实施了《枣庄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性污染事件处置的组织领导、应急响应、信息报送、现场处置、技术保障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处理,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做好以下工作,保障饮水安全。一是加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组织专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排查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二是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建立区(市)之间、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的联合监管机制,畅通信息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形成协调联动的执法监管合力。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知识,让广大群众能够了解各种禁止性规定及相关法律责任;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打击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https://mp.weixin.qq.com/s/C47h2dRtLLf2R_hhC3MfyQ)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