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04-02     来源:枣庄发布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市生态环境局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品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振海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

       赵忠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 围 市生态环境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全力以赴推进治污攻坚,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方面,PM2.5年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9%,改善幅度列全省第5位,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6.3%,同比改善1.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方面,全市9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其中3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6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比率达到100%,是全省唯一的市,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三。土壤环境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平稳,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29.35万吨,能够满足辖区处理需求。环境风险态势较为稳定,未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奠定了基础,“野生大鲵”、“青头潜鸭”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现身枣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逐渐成为朋友圈的常态。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精准高效。精心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与企业对接,开展包镇联企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上门,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助力企业补齐环境污染治理短板,有序指导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先后发出全省第一张“排污许可”电子证照和第一张“环评批复”电子证照,实现了“不见面审批”。目前,依申请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100%,累计发放排污许可电子证照63个、环评批复电子证照61个。

  (三)执法监管质效显著增强。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坚持帮包监管服务并举。建立正面清单制度,将133家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实施柔性监管,给予容错纠正空间,落实“不罚”“轻罚”制度。2022年,共对67家(次)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持续做好为企指导服务。2022年,全市共开展非现场执法804家(次),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通知企业整改,做到监管无感知。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荣获“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积极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全省首届“山东省行政执法标兵”集体。

  (四)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整更新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名单,全面推动环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探索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统筹解决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提高全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为绿色发展助力赋能。有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山东地方改革案例并上报中央改革办,案例入选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典型案例和山东省《“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高效整合全市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和气象监测网信息资源,强化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分析研判一体化。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市委“重点工作突破年”部署要求,全面落实“1246”工作总体思路,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根基,谱写生态环保新篇章。

  (一)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大气治理,推进靶向施治。聚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项任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协同管控,实现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抓早抓小,制定精准应对方案,更新减排清单,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确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二是提升流域水质,确保持续达标。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出台年度流域整治方案,加强河流超标治理。积极推动横向生态补偿向镇街延伸,在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按照时间节点完成88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二)服务绿色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牢牢抓住枣庄市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跃升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项目环评保障。全面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快审快批;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跟上服务,提前介入指导,做到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跟踪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同并进。二是扩展项目环境容量。开展污染物总量摸底,参照省里模式,采取总量蓄水池调节制度。抓好有机化工、喷涂、人造石英石等工业项目升级改造,大力挖掘减排项目,提升环境容量空间。三是创新推动降碳管理。支持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枣庄分中心拓展碳交易业务,引导开展碳排放评价、碳足迹核查、零碳产品认证等业务,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打造碳交易区域性、规模性平台。

  (三)加强执法监管,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规范环境监督管理。深化科技赋能,加强智慧监管,优化改进执法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用电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执法,做到监管无感知。二是完善正面清单,实施柔性监管。以“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为原则,将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水平先进、连续两年以上环境信用评价为绿标、具备非现场执法条件行业标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对纳入《枣庄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的违法行为“不罚”“轻罚”,给予容错纠正空间,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01、大众日报记者:刚才在介绍中提到,我市去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显著,请问今年接下来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有什么详细的举措呢?

  魏振海: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突破年”部署要求,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突破,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开门红”、“开门稳”。2023年1-2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83,列全省第10位,优良天数为35天,列全省第6位,PM2.5实现同比改善4.2%。在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同比改善明显,PM2.5、综合指数现状较去年春节期间进步8个位次,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

  一是实施“争A创B”,深化工业治理。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工作为抓手,统筹大气治理项目储备、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申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现场督导帮扶等工作,推动一批企业在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上提档升级,示范引领。二是突出“精准精细”,提升治理实效。坚持并完善每日会商研判机制,紧盯污染高值分析污染成因及走势,明确每日治理和攻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臭氧、二氧化硫等重点污染问题调研,针对性提出整改方案,实施精细治理。精简全市扬尘源、燃煤源、餐饮油烟、工业源等污染治理技术导则,确保治理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量化。三是坚持“结构调整”,推动源头减排。开展重点区域散煤用户大排查,推动清洁取暖改造全部实施。推动部分玻璃、石膏板生产企业等工业炉窑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开展新能源中重型柴油货车调研,推动城区渣土车和物流运输车辆、部分重点国有企业实施新能源车辆替代。四是锚定“联动协同”,凝聚攻坚合力。市环委会办公室起草全市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方案,开展9大专项行动,细化28项重点任务,做到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强化重点工作协同推进,主动对接住建、交通、公安、市场等部门共同推动清洁取暖改造、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散煤治理等重点工作。五是狠抓“考核通报”,夯实工作职责。定期通报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和考核结果,及时提请市政府对落后区(市)、镇街实施约谈问责。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定期通报对区(市)、市直部门落实快速联动机制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和排名。

       02、中国网记者:我们注意到,日前市生态环境局推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措施24条,能给我们讲讲有哪些具体举措吗?

  周围:围绕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市生态环境局抓早抓实,年初就提出要充分调研生态环境领域如何帮扶企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结合前期调研,制定了《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全力服务一季度“开门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6部分24条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为强化环评保障服务,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共3条具体措施,分别为聚焦重点项目强化环评服务、加强环评政策咨询服务、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让数据多跑腿,全方位、全时段、全流程为建设项目服务。

  第二部分为强化降碳减污,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共5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动重点领域降碳增效等。聚焦问题,以存量企业、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守住环境质量改善底线。

  第三部分为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4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要素保障、对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管理并实施差异化管控、创新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优化VOCs排放治理措施等。聚焦发展,确保碳排放、VOCs等指标供给,达到绩效要求的企业在重污染应急期间不停产限产,可以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第四部分为强化财政金融保障,拉动环保有效投资。共4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建立生态环境资金预储备项目清单、落实省环保金融项目库、深入实施环保企业金融辅导等。聚焦资金,统筹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环保项目建设。

  第五部分为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共4条具体措施,分别为落实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扎实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等。聚焦创新,鼓励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第六部分为强化帮扶指导,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共4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加强典型示范和政策帮扶、全面落实重型柴油车远程监控“白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法帮扶、切实加强环境安全防控等。聚焦服务,开展非现场执法,帮扶与监管并重,守住不发生环境安全风险的底线。

       03、鲁网记者: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方面,有哪些工作和打算?

  赵忠宇: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敢于转作风、打硬仗、创一流,不断强化执法队伍、规范执法流程,积极参与全国异地执法,环境执法效能取得显著提升,仅去年一年,全市累计移交公安部门刑事立案调查环境污染案件12件、形成大案要案10件、被省级以上采纳办案经验7件、选送案卷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评选为10本优秀案卷之一。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在执法机制、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执法监管、执法数据、效能评估等方面继续用心用力,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环境执法效能,为全市环境安全提供更多的法治保障。

  一是执法机制规范化。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的科学规范化水平,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执法。加快推进“局队站合一运行方式”,进一步明晰权责,切实提升执法效能。

  二是执法队伍专业化。进一步强化移动执法系统应用,提高非现场执法能力,探索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继续以“全年、全员、全过程”模式,常态化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加快执法业务用房改造,高标准建设一体化作战中心、调查询问室、执法装备间等专业化执法用房,健全必要的办案场所;进一步加强制式服装配发和管理,全面完成执法人员统一着装,规范着装行为;设立统一规格的门牌、标志牌等,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标志。

  三是执法装备现代化。按照有关标准,进一步配齐配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装备,满足执法需要;进一步采购无人机、火焰离子化检测仪、风速仪、辐射仪等新技术装备,并针对性开展应用训练,加快新装备、新技术更新;加快推进无人机、在线监测、大气走航等非现场执法手段运用,在确保执法效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服务社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大局。

  四是执法监管制度化。继续严格落实执法检查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典型执法案例指导和区域交叉检查制度,深化部门联动,健全执法监测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稽查,强化纪律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建立健全跨界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体系,与徐州市、济宁市、临沂市分别建立跨界联合执法机制,并针对具体问题不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逐步化解“跨界环境纠纷执法难”问题。

  五是执法数据智能化。着力推进环境行政执法、处罚数据全链条电子化管理,尝试建立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与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管理等平台互联互通,并积极争取跨部门数据共享,逐步搭建涵盖指挥调度、执法检查、案件办理、稽查考核的智能化环境执法一体作战平台。

  六是效能评估常态化。持续抓牢抓好日常执法、案件办理等主责主业,定期从执法力度、办案质量、工作成效、优化创新等方面,开展执法效能评估,激发执法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促进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04、枣庄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都知道,政务服务效能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审批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呢?

  周围:2022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机构效能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的意见》,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局,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

  一是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流程。严格落实“一窗受理、一口对外、一次性告知”制度,全面实行环评文件审批事项受理、审查、决定、咨询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出台《枣庄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等文件,全面实行了“环评批复”电子化,该项工作先后被新华社(山东频道)、中国环境、齐鲁晚报、枣庄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实施“全天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审批服务模式,对远程办理事项开通寄送和收件服务,无需现场送取件。

  二是全面实施提质增效活动。建立“优化服务、包镇联企”活动。对未完成环评文件报批或备案手续的2023年度省重大项目和省新旧动能转换优先项目,市局各县级干部、科长分工跟踪服务,同时明确区级责任人,实现双层跟踪。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走流程”。去年以来党组书记、局长刘品及分管负责人多次下沉审批服务中心窗口,体验环评等事项办理流程,解决问题。建立全市服务重大投资项目清单和环评管理台账。每周调度进展,指导项目单位解决环评手续办理中各类问题。保障了联泓新材料、正凯数字化智慧纺纱等省重大项目环评难点问题;开通绿色通道,从速审批了周村水库增容工程等一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按照“走上门、请进来”的审批工作前期介入服务模式,主动与兖矿鲁南化工等大企业进行对接,对项目建设计划进行论证,预判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推进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完成了全部16个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园区环境跟踪监测,为每个入园项目节省20-30%的环评编制费用。

  三是大力提升审批水平。细化环评审批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要求,优化调整集体研究程序,建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科务会制度和局重要事务委员会研究制度,确保项目审批结果客观严谨。开展审批系统使用培训,实施环评文件“以审带练”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审批人员素质。

  下一步,按照“重点工作突破年”要求,坚持“早、快、优”的环评审批原则,保障特优项目顺利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可持续发展双赢。一是加强重点项目环评保障。落实优化审批服务方式等12项工作措施,逐步下放部分环评审批职能。二是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推进入园项目环评简化和打捆审批。三是拓展环境容量空间。挖掘高排放企业减排潜力,腾出排污指标。实施排污权交易试点,拓宽总量指标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nODngq4JbsYdLKryTeOLOw)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