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十项“枣庄元素”亮眼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日期:2023-01-27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22〕18号文件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山东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2年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省《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先行区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份“行动计划”提及枣庄10次,频次位列全省16市第7位,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增长、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赋予枣庄更多使命。省《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支持枣庄建设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打造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

       在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部分中提到:优化提升枣庄、济宁、菏泽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培育做强潍坊、东营、滨州等高端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

       在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工程部分中提到:支持济南、枣庄、潍坊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输送原煤4亿吨,为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由此确立了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枣庄发展也陷入了动能不足的困境。2009年枣庄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过十多年的沉淀积累、聚众合力、奋起直追,“重塑枣庄工业辉煌”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2019年以来两度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三个年度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绩效考核优秀档次,累计获得国家、省扶持资金67.2亿元。工业强则枣庄强,产业兴则枣庄兴。为解决枣庄发展困境,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202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突破行动实施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导向,先把经济搞上去、集中精力强工业,以“6+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为引领,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双千”工程,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差别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同时,研究制定《枣庄市智能制造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枣庄市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成立枣庄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枣庄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联盟,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基础能力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行动、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引领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应用行动“四项行动”,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去年枣庄市新增营收过500万的高端装备企业140家、累计达到567家,高端装备产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6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7家、省级‘瞪羚’企业累计达14 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 62 个。联泓新科、鲁南化工、丰元股份等5家企业上榜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威达重工、腾达不锈钢、精工电子、康力医疗4家企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辛化硅胶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精密部件、医药健康等4个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山东省滕州市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首批次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造步伐加快,智赢门窗、青岛啤酒等2家企业生产场景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场景;腾达紧固件、海特数控机床、山东大汉、科宏纺织4家企业数字化车间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腾达不锈钢、北一机床、正凯、华润三九6家企业的智能工厂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鑫金山智能装备公司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下步,枣庄市将“积厚成势”壮大锂电产业、“铸链强群”增进协作配套、“梯次培优”打造强企方阵、“数字赋能”助力技术改造,全力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完美收官,打造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为全省建设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贡献枣庄力量。

       省《三年行动计划》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部分中提到:打造枣庄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泰安泰山锂谷。

       去年以来,枣庄市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将锂电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推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持续擦亮枣庄能源基地的牌子,被媒体评价为山东锂电产业的一面旗帜。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鲜明提出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高质量编制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出台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锂电产业做大做强。锂电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山东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获批。2022年,锂电产业链企业达到101家,产品种类300多个,产业产值和项目年度投资双双超过百亿元,“百年煤城”正在向“北方锂都”蜕变。 

       突出全产业培育,坚持全链条覆盖,形成从锂矿开采加工到关键材料、电芯制造、PACK 组装,再到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组建锂电产业联盟,成立全国首家锂电产业工会,成立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锂电产业链纳入全省标志性产业链,中国北方锂电之都产业基地项目作为鲁西南锂电全产业链项目的核心支撑纳入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突出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招引、对内培育齐头并进,吉利、欣旺达、创普斯、博雷顿等领军企业强力带动,精工电子、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等骨干企业滚动发展,丰元化学、联泓新科、泰和科技等本土上市企业加快布局,先后招引过百亿元项目7个。成功举办 2022 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38个、总投资2700 余亿元。  

       下步,枣庄市将举全市之力推动锂电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办好锂电产业展览会,切实提升枣庄锂电竞争力影响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综合性锂电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快突破,全力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

       省《三年行动计划》在搭建产业发展载体平台部分中提到:高水平建设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威海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

       多年来,枣庄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成功创建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此次示范区建设,将围绕如何解决“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两大问题,为世界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枣庄经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枣庄示范区建设工作,在科技资金上,每年给予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支持,持续加强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枣庄市在强化组织领导、省市联动、创新支撑上持续发力,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25个典型示范项目、10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高位推进,征集重大科技项目70余项;新建省级以上重大平台22个,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1个。通过借助数字驱动、绿色转型、改革赋能等多项措施,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去年枣庄市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滕州西岗镇和木石镇跻身全国百强镇,薛城邹坞镇、山亭城头镇等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台儿庄马兰屯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下步枣庄市将切实扛起建设示范区责任,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统揽,紧扣“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主题,突出数字驱动、绿色转型、改革赋能,深入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城乡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和科技创新支撑等重点行动,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美丽乡村样板区。

省《三年行动计划》在振兴鲁南经济圈部分中提到:深入实施鲁南经济圈发展规划,支持枣庄、济宁、临沂、菏泽四市强化城市功能,协同联动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推动鲁南经济圈振兴呈现新气象。

       近年来枣庄、临沂、济宁、菏泽四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心同向同行,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增速居三大经济圈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去年枣庄市作为东道主,成功组织召开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第三次联席会议,与其他三市签署了《鲁南经济圈一体化交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鲁南经济圈乡村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框架合作协议。交通共联,打造基础设施新优势。坚持把推动交通“同城化”作为鲁南四市一体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畅通内循环。新台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枣菏高速、建成通车,鲁南高铁全线贯通,菏泽牡丹机场通航运营;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济宁段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鲁南四市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基本形成,经济圈内城市间即将实现1小时通达。载体共建,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鲁南四市紧紧围绕落实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平台载体共建共享,积极发挥鲁南科创联盟集聚创新资源效应,搭建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成果推广转化对接渠道,自2020年成立以来发布创新需求280项、召开对接会80余场,促进了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生态共治,构建区域绿色新廊道。持续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制定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管理措施,健全生态补偿交易和区域环评会商机制,深化环境协同治理。2021年微山县与滕州市、薛城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并支付1060万元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有力调动流域上下游治污积极性,实现了“保护者得利、受益者付费”的双赢效应;2022年2月枣庄市联合临沂市对可能造成跨区域环境影响的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兰陵小闫庄铁矿)二期采选工程环评进行会商,共同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的源头管控。未来枣庄市按照省部署要求,锚定“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目标定位,与其他三市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上谋求新突破,在统筹推动“两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上求突破,推动鲁南经济圈振兴呈现新气象。省《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部分中提到: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支持青岛、枣庄、临沂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部分中,提到:开展枣庄庄里、五莲街头、莱芜船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中小型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普查和项目储备。

       在构建“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部分中提到:实施济宁港、枣庄港、泰安港、菏泽港及小清河沿线港口泊位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在建设现代化机场群部分中提到:加快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枣庄机场,烟台机场二期、临沂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等在建运输机场项目建设。

       为促进枣庄生态立市和绿色崛起,市委、市政府从2021年全面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通过实施“荒山披绿、河道治理、产业增绿、城区绣绿、镇村兴绿、绿道提升、湿地复绿、防火护绿、山体修复、沃田高产”等十大工程,绘就“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翠湖润城”的生态画卷。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位,去年开业运营双子星城市广场,建成开放龟山、凤翎等132个城市公园游园,新建改造“口袋公园”109个,增加建成区绿地117.13公顷;扎实推进凤凰绿道片区提升项目,全面完成西城区水系水环境治理启动区工程,配套建设空中栈桥、凤舞塔等地标式滨水景观,让广大市民真切领略到园林之美、享受到自然之趣。枣庄是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枣庄闲置品流通集聚区、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去年枣庄市又成功创建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全国仅确定了60个重点城市,全省只有青岛、枣庄和临沂3市入选。同时,一批基础设施类项目扎实推进:枣庄翼云机场已于去年12月21日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启用后将填补我市航空运输空白,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正在积极准备核准要件,做好移民安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下步,枣庄市将紧盯时序进度全力推进枣庄翼云机场、临滕高速公路、枣庄港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通城区断头路,在学校周边增设一批过街天桥,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深入推进市容市貌“微整形”“微治理”,大力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及噪声污染等专项整治,为市民提供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牢固树立“城市需要经营、可以经营、必须经营”理念,规划建设袁寨山、杏峪等一批山体公园和滨水公园,积极推进市中区省级公园城市建设试点,让城市在增加“含绿量”中提高“含金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构建集“回收分拣、无害处理、再生应用”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利用体系,打造“变废为宝”新型产业链。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3_1104896.html)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