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山东省枣庄市委书记陈平:新能源产业打开转型发展新通道

   日期:2022-09-02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编前话

       一年多来,我市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集中精力强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积极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以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以产业大提升实现枣庄大跨越,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近日,最新一期出版的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以《山东省枣庄市委书记陈平:新能源产业打开转型发展新通道》为题刊发对市委书记陈平同志的独家专访,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主流媒体相继转载。本报现摘要转发,以飨读者。




       8月12日,山东省枣庄市高新区欣旺达30亿瓦时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不停运转,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伴随着钢结构一层层架起,电极车间、电芯车间及原材料库完成基础施工,预计年底可实现试投产。

       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蹄疾步稳。今年上半年,枣庄15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4项增幅位居全省前10位,其中3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二位,GDP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趋优的发展态势。

       与国内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枣庄也面临新时代传统产业转型期的阵痛和困惑,即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总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那么,枣庄是如何推进转型升级再发展,又是怎样从困境中突出重围的?

       日前,山东省枣庄市委书记陈平接受记者专访时给出答案。


       民生周刊:枣庄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一年多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陈平:去年以来,枣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开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积极构建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6+3”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塑造枣庄产业发展新优势。

       特别是今年,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立足“重点工作提升年”,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六大提升工程”,做强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四大支撑”,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效趋优。

       上半年,15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4项增幅居全省前10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贷款余额增长18.4%,货物进出口增长133.1%,3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不良贷款率全省最低;税收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二位;GDP增长4.1%,居全省第三位。

       民生周刊:“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对于枣庄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陈平: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在枣庄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里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创造了一段辉煌的民族工业历史,“工业基因”深深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建市之初,枣庄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曾经一度走在全省前列,为支持国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由此确立,也铸就了枣庄人的“工业强市”情结。可以说,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也必将因工业而强。

       近年来,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工业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其中,产业结构偏重,2020年枣庄传统资源型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总量仅占全省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近6个百分点。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强则枣庄强,产业兴则枣庄兴。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并确定为今后5年的长期发展战略,就是要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以工业强势崛起带动产业全面发展,奠定强市的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重塑枣庄昔日辉煌,是枣庄人心中最强烈的声音;加速枣庄工业崛起,更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回望百年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枣庄积淀了深厚工业底蕴,形成了齐全的工业门类,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最大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强市的最大底气。


       民生周刊:我们了解到,锂电产业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对于这一产业,枣庄如何布局?

       陈平:枣庄是全国较早发展锂电产业的城市之一,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市委、市政府立足锂电产业发展优势,抢抓“双碳”政策机遇,把锂电作为产业转型重点培育,全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中国北方锂电之都。

       对此,枣庄坚持高位推动,专门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出台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锂电产业联盟,成立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开通了中国北方锂电网,并推动成立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锂电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枣庄锂电产业发展正全面起势。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建设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枣庄)等具有鲜明特色和集聚实力的产业地标”,为枣庄提供了难得机遇,锂电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产业发展中,我们坚持全链条覆盖、全区域布局、全周期服务,扩规模、延链条、提品质。目前,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协作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上半年规上锂电产业增加值增长48.8%,锂电产业成为推动枣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全链条覆盖方面,我们将目光瞄准招引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欣旺达动力电池、吉利欣旺达混合动力电池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欣旺达源网荷储、德鑫锂电、亿恩科天润电解液等签约项目加速落地,龙电华鑫、创普斯新能源等谋划项目加速实施,推动链条有机衔接、产品协同配套、企业合作共赢。

       特别是欣旺达的入驻,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枣庄投资兴业,前段时间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军企业科达利又与枣庄达成合作。

       在全区域布局方面,谋划“1+3+3”的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各区(市)锂电产业定位,推动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全周期服务方面,在产业配套、人才招引、平台建设、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前谋划、前瞻布局,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另外,我市还将于9月举办2022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旨在聚焦锂电全产业链发展,搭建经贸交流和投资合作平台,推动枣庄乃至全国锂电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民生周刊: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此方面,枣庄做了哪些工作?

       陈平:今年以来,枣庄主动对标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把优良营商环境作为先进地域文化来塑造,把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变成培育先进地域文化的过程,引导干部群众树牢“我就是枣庄”的主人翁意识,从内心深处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每名干部的头脑、深入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地域特有竞争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同时,加强领导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广泛开展“五比五看”“赢在中层”等活动,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为优化服务效能、创优营商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一次办好”向“一次不跑”升级,不断叫响“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深化扩权强镇改革,选定6个镇作为试点,将审批事项直接下放乡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提升。探索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推行政务服务“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此外,通过建立“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快《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用法治的硬手段来保障发展的软环境;把营商环境纳入巡察内容,新一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就聚焦营商环境开展专项巡察;成立营商环境专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督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走在前列。

       说到底,营商环境是个“情”字,全市各级树牢“陪着企业一起成长”的意识,始终带着感情和企业家交朋友,在真情服务中传递枣庄温度。

       民生周刊:您刚才提到,“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是枣庄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着力点,请谈一谈这方面的措施。

陈平:当前,枣庄面临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双重压力,既不能因为转型有阵痛就止步不前,甚至走回头路,也不能一味求新、盲目跟风,脱离产业基础和实际。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推动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突出抓好工业技改。启动实施“技改焕新行动”,大力推广“政投保贷券服”智能化技改新模式,即政府搭台、基金跟投、融资担保、贷款联动、证券助力、专业服务,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5%,高出全省平均15.5个百分点。

       二是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着力搭建高能级招商平台,持续叫响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等双招双引特色品牌,加快建设中国兽药谷、中国嗅谷、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上半年全市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86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58个。

       三是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当前枣庄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一方面,搭建高能级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十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提能升级;另一方面,促进高效率成果转化,发挥浙大山东工研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联盟、鲁南科创联盟作用,推动2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特别是下半年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上项目、快建设、促发展,始终把发展速度稳定在一个较快水平上,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9969494_86170_zzrb.html?v=1)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