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市中区齐村镇:创新“非遗增收”途径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2-08-11     来源:枣庄文明网    

       齐村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共有非遗项目23个,其中,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5个,区级非遗项目17个。近年来,齐村镇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增收”新路子,取得显著成效。齐村镇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三批“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和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镇。


聚焦夹谷会盟、炻陶文化,做好“旅游+增收”文章

       一方面,突出打造非遗文化旅游。齐村镇是孔子主持齐鲁夹谷会盟的故地,有千年古刹甘泉寺和凤凰城堡、崔氏翰林府、孟壤城等遗址遗迹。今年5月份齐村镇与山东蓝田公司签订《乡村振兴投资合同》,投资3亿元对胡埠和夹谷山周边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可带动周边胡埠、谷山等6个村200余人就业,把好风景打造成好前景。同时,对屏山景区投资800万元进行改造提升,全力争创“4A”级风景区。环夹谷山片区和甘泉寺周边已经成为近郊游的首选地,年吸引周边游客10余万人,带动农家乐、采摘近100多家,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突出打造非遗文化项目。将省级非遗项目齐村镇炻陶产业作为重点去打造和推进,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扩大产业规模,改造完善制作室、展览室、设计室、普及室,搜集整理枣庄本地传统轴料配方300多种,不断改进工艺,提升规模效益。依托乔屯炻陶产业,建设了齐村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服务中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增收模式,趟出了一条“炻陶+增收”新路子。目前,齐村镇建有陶窑14座,年产沙窑产品10万余件,年销售额500万元,直接带动乔屯、杨岭、李岭等村共40多户村民就业创业。

聚焦木器、笤帚等产业,做好“工艺+增收”文章

       一是着重抓好奇石加工。帮助李岭村将“赏石艺术”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村中废弃的坑地中建设了一处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奇石馆和1500余平方米的石博园,展出大小奇石千余块,目前全村有70%的农户家中收藏或加工奇石,通过奇石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增收7万元以上,是市中区唯一一家获评的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二是着重抓好笤帚制作。成立杨岭笤帚产销合作社,坚持手工制作,严把制作工艺,杨岭笤帚要经过划蔑、翻晒、捆扎、选料、编扎、切割、梳理、打件等10余道工序。目前入社会员50余人,每年可制作笤帚30万把,销售收入200余万元,会员平均增收6000余元。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与残联和工会合作,定向吸纳残疾人就业,既解决传统扫帚制作工艺继承问题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重现“鲁南笤帚第一村”风采。

       三是着重抓好木器制造。扶持非遗传承人“董木匠”(鼎盛木器有限公司)把传统木器做新,将时代特征和文化元素融入传统家具和生活用具中,使其成为传统工艺的文化载体。该公司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成立扶贫车间,先后安置杨岭村、李岭村30名贫困户就业,按公司收益情况,向贫困户分红,确保贫困户年均收入达到标准,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立足舞龙舞狮等传统技艺,做好“游艺+增收”文章

       坚持整合力量壮大队伍。齐村镇是中国游艺之乡和山东省太极拳之乡,镇内仅直接从事舞龙舞狮和庄户剧团就有10余个,从事太极拳的人数达1000余人。在镇文化站支持协助下,舞龙舞狮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李正禹联合本镇舞龙舞狮和曲艺爱好者成立“齐村游艺协会”。同时,通过建立“协会+爱好者”的模式,把本镇喜欢曲艺的人员联系起来,目前,协会会员36人,爱好者200余人。

       坚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协会与婚庆公司、企业、商铺加强联系,探索建立“非遗游艺+就业演出”的市场化路子,走出一条以游艺进城乡、进企业、进商场的市场运作模式。涌现了尖山子李大翠鑫地缘、柏山村玉海和前良村王泽宝等3个较大规模的庄户剧团品牌,承接“周六剧场”和商业演出,使游艺在走向市场平台的道路上发扬光大,使“民间游艺之乡”成为一个靓丽名片。目前,协会共吸纳近100名曲艺爱好者从事曲艺演出工作,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提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