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东营:着力破解城市看海难题 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日期:2021-10-18     来源:东营文明网    

东营正在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日益展现 

  外地海绵城市的做法,在东营并不好用。东营推进无内涝城市建设,须走自己的路积水点改造、水系贯通、泵站泵井改造提升、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沿河小区就近入河改造、无内涝城市巩固提升,东营打出一套治理城市内涝组合拳 

  “前两年暴雨时,小区24个楼道有21个进水,地下室积水最深达20多厘米,每逢雨季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东营市东城区枫情水岸小区物业经理曲相龙说,小区尽管紧邻城市水系,但由于小区与水系连通不畅,导致极端天气下小区内涝频繁。得益于无内涝城市建设的推进,小区积水问题得到解决,让曲相龙长舒了一口气。 

  2018年,东营市提出建设无内涝城市的目标。从2019年起,东营市实施无内涝城市三年(2019~2021)建设计划,并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将无内涝城市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过去整体难以应对“10年一遇”洪水,现在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近年来的强降雨中,东营市排水系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做好无内涝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2018年的“温比亚”台风期间,东营中心城区最大降雨站点总降雨量260.20毫米,降雨持续近24小时,短时间内全市总降水量相当于143个西湖,1.3万多台车辆被淹,大量房屋进水。 

  作为滨海平原城市,东营地势平缓、坡降比小,水体流动性差,加之多年来排水管线管径小、泵站能力弱等原因,汛期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同时,中心城区伴随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在工矿区基础上建设起来,当时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落后、建设标准低,历史欠账较多。“耿井片区地势低洼,五六天排不出去水。”回想起“温比亚”台风,东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永国说。 

  “温比亚”台风过后,东营组织国内一流专业研究机构高水平编制中心城无内涝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在城市片区规划中综合考虑防洪排涝设施布局、调蓄空间等方面要求,系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 

  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陈步科说,“无内涝城市建设是综合工程、系统工程,必须算好综合账,统筹考虑生态、民生、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系统谋划实施。” 

  东营中心城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吸水量少,雨水形成的横向径流量大。外地海绵城市的做法,在东营并不好用。东营推进无内涝城市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子。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东营提出,要按照雨水就近入河、污水全面收集处理的思路,实施雨污分流、河道连通、河道清淤,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东营组织专业化技术人员,对中心城开展了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全面掌握了内涝成因,确定了“上分、中疏、下排、控水位”的总体思路,坚持点面结合、应急常态结合、源头控制与扩大调蓄能力结合,在有效处理初雨污染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使雨水就近入河,实现了用生态的办法治理城市内涝。 

  打出生态治涝组合拳 

  东营西城区规划建设早,河道水系少,加上个别地势比较低,排水靠重力自流速度较慢,大雨期间排水不及时造成积水,是内涝治理难啃的硬骨头。 

  对此,东营以实施积水点改造为契机,全力推进攻坚治理。“在片区内道路两侧设置矩形生态沟并连接,建设一体化泵井集中收集排入广利河,大大缩短了积水排除时间,同时减轻沿线管网压力,有效提高排水效率。”东营市无内涝城市建设组副组长曹文涛说。近三年,东营市实施了91处积水点改造工程、78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无内涝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也要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东营因地制宜、逐个击破,实施了积水点改造、水系贯通、泵站泵井改造提升、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沿河小区就近入河改造、无内涝城市巩固提升六大类工程,打出了一套治理城市内涝的组合拳。 

  在城市排涝体系中,泵站好比心脏。在以往,中心城有的泵站年久失修,影响了排涝效率。“我们泵站1993年建设,一直采用立式轴六泵,可靠性差,超负荷运行时容易短路。”曹州路泵站站长韩友忠说,经过泵站改造,泵站新换六台电潜泵,排水功率由4800立方米/小时提高到7500立方米/小时,有效消除了排水瓶颈。 

  2019、2020年,东营中心城累计实施泵站泵井新建25座、改造提升23座,排水能力提升65.2立方米/秒,总排水能力达到563.2立方米/秒,泵站全部配置备用电源。同时,累计实施雨污管道疏浚552公里、河道水系清淤42万立方米。 

  2019年台风期间,东营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360毫米左右,尽管比2018年台风期间多了近100毫米,但中心城区排水速度明显加快,积水状况大为缓解。在总结积水点改造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汛前又完成了中心城33处积水点的改造,使雨水就近入河。 

  告别“看海模式”提升城市颜值 

  结合东营地势地貌来看,交错连通的城市水系是天然的排水通道。 

  “河道水系是东营建设无内涝城市最重要的优势、最有利的条件。”东营市中心城“两河”暨无内涝城市治理组副组长王海伦说。 

  东营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大力推进中心城河湖湿地贯通,构建“环城—主干—骨干—次干”多级水网,不断配套完善行洪排涝的河网水系,打通独立水体和断头浜,增强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提升城区整体排涝能力。2019年以来,完成中心城18条水系贯通,新开挖水系20公里,贯通水系63.7公里。目前,中心城总长422公里的46条河道水系全部实现连通。 

  东营中心城积水通过广利河入海,但在汛期易出现海水顶托,导致涝水不能及时外排,造成严重城市内涝。如何打通无内涝城市建设最后堵点,事关工程整体成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东营确定在广利河挡潮闸以上建设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多年前,该片区还是一片荒碱地,散布着各类“散乱污”企业,对附近的水源地安全是潜在威胁。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的谋划实施,彻底解决了生态环保问题。如今,这里已形成了32平方公里的湿地,随处可见芦苇、蒲草、翅碱蓬等本地乡土植物树种。同时,工程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质量,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 

  一手抓防洪排涝能力增强,一手抓湿地城市颜值提升,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目前,东营市中心城区已形成了“九横十纵”骨干水网体系及众多毛细水系,河湖、水系、湿地水面总面积达到77.6平方公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