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滕州一对聋哑夫妇痴迷陶艺 用泥巴捏出“记忆”

   日期:2018-11-11     来源:枣庄文明网    

“我并不觉得它们是一堆泥土,我觉得它们都有生命。”这是滕州80后聋哑青年席维维在《创业自述》中写下的一句话。

2.jpg

多年来,席维维、赵程程这对聋哑夫妇虽逐梦无声,但痴迷陶艺。2016年10月,在外漂泊多年的他们回到老家南沙河镇冯东村,在家人的帮助下创办了“维程陶艺”工作室。虽然还没怎么盈利,但是这对聋哑夫妇依旧在自己狭窄的工作室内捏着陶艺、坚持着梦想……

80后聋哑青年从小学绘画 漂泊多年痴迷陶艺

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29岁的席维维是不幸的,2岁时因药物中毒致残。但他又是幸运的,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从小学绘画、学习陶艺,而且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同样热爱陶艺的赵程程。相同的兴趣爱好让这对聋哑青年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日前,当大众网记者走进席维维的工作室时,席维维、赵程程夫妇正在忙碌着。谈起席维维,母亲刘宝云一脸骄傲,“他从小学习就很好,虽然听不见但是一直上到小学四年级才转到聋哑学校,就连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滕州市聋哑小学,席维维的绘画和舞蹈才能逐渐展现出来,后考入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继续深造。席维维在《创业自述》中写道:“在学校里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发奋苦读,刻苦学艺,逐一学习了国画,木雕,编织,刻瓷等技艺,为日后的陶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把陶土让人生出许多情愫,它让我心喜若狂,内心的诸多情感似乎都找到了最好寄托。” 这句话道出了席维维对陶艺的情感。利用暑假,他独自跑到博山陶艺工作室,拜访老艺人,一边学习手艺,一边自主创作。2012年毕业后,席维维在济南汉方陶艺工作室从事陶艺创作。2014年,席维维带着妻子赵程程来到北京学习黑陶技术……

在工作台上,大众网记者注意到一本《老滕县的记忆》画稿。父亲席远刚告诉大众网记者,这是儿子的一个目标,要捏出一套老滕县风情的陶艺泥人。当问及为何要创作这套作品时,席维维在纸上认真的写下一句话:“就是为了叫滕州人不能忘了滕州过去是什么样子”.

聋哑夫妇热爱陶艺热心公益 愿意帮助更多残疾人

环顾这间简陋的房子,二十余平方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憨态可掬的陶艺泥人。一组组泥人规格不一、形体各异、惟妙惟肖,每个作品都是席维维夫妇亲手捏制。

每天他们夫妇埋头苦干,虽然相对无言,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他们总是能够读懂对方,配合密切,沉浸在陶艺的世界里。工作室里,席维维夫妇正在赶制近期即将举办的滕州首届爱心创意市集活动。他们将捐赠一批陶艺,义卖所得款项捐给残疾人士。

当大众网记者问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们夫妻俩用手语简单交流后,赵程程在纸上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愿望帮助残疾人扶贫,我们为了滕州发展,比以前好,我们愿意做陶艺师,教小朋友学习陶艺,希望我们过日子幸福。”

虽然这段话表达不太通顺,但是通过赵程程坚毅的目光和温暖的微笑,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这对年轻聋哑夫妇热爱公益。

“只要他们愿意捏,我就努力赚钱支持他们。”父亲席远刚坚定地说道。为了支持席维维创办工作室,家人凑了三万块钱买了个烤炉。席远刚粗略算了算,不算泥土原料费用,每次烧制约30个陶艺就要花费400元的煤气费。

席远刚说,自从去年他们回家创办工作室,基本上没什么收入,所捏陶艺作品也得通过义卖捐献出去了,“哪怕我再累也所谓,只要孩子们愿意。”

乐观的力量让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愿意帮助他人。采访中,记者没看到席维维夫妇的在纸上写过任何抱怨的言语。正如他在《创业自诉》中写的那样“我要用我的陶艺放飞我的梦想,凭着我不服输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的陶土艺术之路。在无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梦想…… ”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