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邵珠振:“熊猫兄弟”的故事

   日期:2021-03-03    

       人生至简,大爱无言。在我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RH阴性血型者极为少见,因此又被称为“熊猫血”。RH阴性AB型血在人群中的占有比例仅为万分之三,在枣庄市390万人口中,仅有不到90人拥有这种血型。在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集控运行车间,邵珠振、邵珠峰两兄弟正是这种“熊猫血”的拥有者,二十几年间兄弟俩无偿捐献“熊猫血”,用平凡行动筑起了人间大爱。     

      

与时间赛跑 拯救失血产妇

       两兄弟中,哥哥邵珠振个头不高,但显得很精干,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因其工作优秀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者;弟弟邵珠峰为人谦和、技术精湛,曾获山东公司仿真机技术比武优秀奖。正是这两位工作中出色的职工,有着比熊熊燃烧的炉膛还要火热的古道热肠。

       1999年和2007年,弟弟邵珠峰、哥哥邵珠振先后在体检中得知自己的血型属于“熊猫血”。同时也了解到,由于血型稀少,需要输血的病人随时面临“血库告急”的紧迫。邵珠振当即就给枣庄市中心血站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表示只要血站有需要,他随时可以来献血。

没曾想,一串电话号码成就了两兄弟义务献血二十多年的义举。每当有特殊血型患者急需输血时,兄弟俩总会放下手头事,像战士一般奔赴抢险第一线,“先救人再说”成了他们到达医院抢救患者时的口头禅。

       “因产妇大出血,枣庄市RH阴性AB型血液库存紧张,急需此类血型的好心人即刻去枣庄矿务局医院献血。”2016年10月25日中午,一则来自枣庄矿务局医院的消息迅速扩散。

那日天气阴冷,枫红摇曳。正在家里准备做饭的邵珠振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电话:“您好,是十里泉电厂的邵师傅吗?现在医院有一名和您一样血型的产妇大出血,至今仍在抢救,情况十分危急!您能不能前来献血?”

       “产妇?这关乎两条人命,我这就过去。”邵珠振一听,连忙放下手中的厨具,打车直奔医院。此时的邵珠振心急如焚,三言两语给出租车司机说明了情况,直言:师傅,咱尽可能快,救人要紧!

       车刚停下,他一个箭步窜出车门,三步并作两步直奔急救室。产妇家属正在手术室门口着急地踱着步子,东张西望地盼着他的到来,身旁呱呱落地的婴儿的哭喊声更让人心揪。

       见到邵珠振,产妇家属一把握住了他的双手,一米八几的大汉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激动地哽咽起来……这一刻,邵珠振的心就像被烈火灼烧一般,他用力握着病人家属的手:“兄弟你别着急,我现在就去献血,一定能够将你妻子抢救过来!”容不得丝毫怠慢,他急忙撸起袖子,粗长的针管便扎进了他黝黑的皮肤,殷红的血液顺着输血管流进储血袋的瞬间,他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不一会400ml的血液带着邵珠振的体温流进了产妇几近干涸的生命长河。

       等待手术的过程中,他具体了解了产妇的情况:生产后,体内血管有严重出血症状,手术无法进行,必须冷冻血管降低出血量,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为了保证产妇生命特征,只有大量输血。抽血后的邵珠振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医院里,安慰病人家属,随时待命,准备第二次营救。周围人看到邵珠振始终在病床前,甚至以为他才是病人家属。

       几个小时后,产妇转危为安,家属激动地拥进病房,而他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悄悄转身离开了医院……

时光在流转,邵珠振的义举却仍在延续。2018年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枣庄妇幼保健站一名孕妇因剖腹产急需用血,他知道后依然毫不犹豫地卷起了袖口,还是那句口头禅“先救人再说”……

爱心接力 兄弟同心齐上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善良的美德在家庭内总是能够传承和延续,在哥哥邵珠振的带领和影响下,弟弟邵珠峰也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

       “我还记得是2010年6月,也是血站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说‘一位病人急需输血,马上来一趟!’但是我当时发烧感冒,身体情况不允许,就急忙打电话联系到了我的弟弟。当时弟弟二话没说,就赶往了血站。自此之后,弟弟和我在献血上互为依靠,相互支持,直到现在。”哥哥邵珠振回忆起第一次给弟弟电话,让他代替自己去献血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哥,我回来了。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咱们兄弟俩一起去。”一个电话,一个回复,两颗滚烫的心,一条共同的献血路。从此,兄弟俩在漫漫献血之路上,并肩前行,留下了很多佳话。

       邵珠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北风凛冽的冬天——2016年的12月5日,他正在家里吃饭,手机忽然响了起来,电话那头传出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珠峰,一位老太太做手术需要用血,老人家身子骨弱,用血情况很紧急!你能赶快来一趟吗?我这就派车去接你!”是枣庄血站的负责人打来电话。

       “不要来车接!一来一回耽误功夫,我骑电动车马上就到!”听到这,他顾不上给家人说明,打着电话就冲出了家门。

       寒风冰冷不了热血。不到二十分钟,一股鲜红的暖流就流进了正在手术之中老人血管里……

       此事过去不到半年,一位中年男子骑摩托车时和货车相撞,急需手术用血。正在上班的邵珠峰知道此事后,心急火燎地向班长请了假就赶往医院……也正是这次,班组人员才知道了他的献血义举。

       “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这些事都很普通。”刚下夜班的弟弟邵珠峰略显疲惫,腼腆地摆了摆手,炯烔有神的眼睛里透露着朴实和善良。

       “十里泉电厂的两兄弟都是好人,我们全家人都得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这话的是一位曾获得过兄弟俩救助的人……正是这些人口口相传,让“熊猫兄弟”的故事在素不相识、又血脉相连的人群里传播开来,故事的背后,关于“熊猫血”,关于“熊猫兄弟”的美谈还在持续,并随时上演……

 

面对误解 用爱和科学化解

       二十多年里,邵珠振和邵珠峰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事情时有发生,素日里,他们也从未间断过无偿献血。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引起了他父母的担忧,特别是已近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曾有一次上门规劝:“儿啊,以后不要再献血了,对身体不好,我们还指望你养老呢。”

       “没事,爸爸,医生都说了,献血不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健康有好处,提高人体的造血功能,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你说的是真的吗,不会是人家为了让你献血的借口吧?”老父亲依然将信将疑。

       “爸爸,这是科学,你就放心吧。”看到老父亲担心的样子,邵珠振拿起手机在百度搜到献血有益健康的科普知识念给父亲听,这才打消了老人的疑虑。但每次父亲去兄弟俩的家里,还会拎着两只老母鸡,说给他补血用,每次他都付之一笑,他知道父亲还是不放心,但是已经不会阻止他们继续传递生的希望。

       对于家人的担忧,兄弟俩能理解;对于救死扶伤,他们更觉得义不容辞。

       从最开始献血200ml到后来每次400ml,兄弟俩始终认为献血既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又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很多受助者和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也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影响着身边同事和更多的人。

       据血站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俩兄弟捐献的血液达到16000余毫升,相当于四名正常成年人体内的全部血量。滚滚热血流进了受助者的胸膛,救活了生命,也点亮了人性的光辉。由于两兄弟俩拥有如熊猫般珍贵的血型,和如熊猫般珍贵的品格,因此他们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熊猫兄弟”。

 

对待工作 拥有热血一样的情怀

       2019年6月12日晚上9点左右,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夜晚。

       “邵师傅,我们刚接到通知,有一名高龄产妇有大出血前兆,您明天一早能赶来血站献血吗?”“程科长,您放心,明天我一定赶到,明天我八点的白班,咱们能不能早去一会儿?”

       第二天一早6点半,邵珠振来到血站,程科长已在等候。经过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合格后,400mlRH阴性AB型血顺着透明的导管,从邵珠振的手臂缓缓流出,即将灌溉又一个受助者的生命……

       当记者问到献血的义举会坚持多久时,51岁的邵珠振眼神里透着坚定:“同样的血型,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只要有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献下去!” 而后有点落寞:“现在年龄大了,只是今年6月献血后我感觉身体比以往疲惫了许多”。

       这时,一旁的徒弟小何突然插话道:“师傅,您怎么忘了,献血那天回来您没有休息,白班倒后夜,就算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瞬间,在场的人员沉默了,静得只听见窗外哗哗的雨声。这就是邵珠振师傅,朴实无华中却擎起了心灵的高地。

       和献血的“随叫随到”一样,工作上他也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2007年,由于“上大压小”政策,邵珠振所在的140兆瓦机组进行了关停。这一年,为缓解秸秆人员紧张的局面,他被调到秸秆运行。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干好每一项工作,每个班他都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一有空就外出检查系统、巡视设备,就连吃饭也不忘向叉车司机师傅请教,回家还要学习电工理论知识,很快他就以优异成绩取得电工操作证和叉车驾驶证,成为班里名副其实的“多面手”。随着秸秆设备老化,管道堵塞现象时有发生,有一次为疏通管道,他和班组成员在现场连续工作18个小时,才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2015年,46岁的邵珠振从秸秆调到330兆瓦机组工作。由于眼睛有些老花,他每次点击鼠标都要谨慎地反复确认,这么多年从未出现过误操作。不仅如此,邵珠振还带领青工攻克了低负荷锅炉壁温调整的难题。“他总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缺陷。在巡检时,邵师傅总是先巡检一遍,然后让我们自己去,回来后师傅就考问我们发现了什么,如果我们答不上来,师傅就会不厌其烦地带着我们重新回到现场再讲解一遍。”徒弟石思峰告诉记者,邵珠振火眼金睛一般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也让他收获了“缺陷能手”的称号。

       “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了,那就多背几遍,660兆瓦机组自动化程度高,不学习会跟不上。”弟弟邵珠峰也同哥哥一样几经转岗,从140兆瓦到330兆瓦再到新投产的660兆瓦机组,从电气运行到脱硫运行,再到如今的全能值班,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旧坚持每天看系统图、背参数。凭借着一份认真和执着,原本从事电气专业的邵珠峰已能够在机械化程度极高的660兆瓦机组熟练调节锅炉620摄氏度再热温度,和班里的大学生一样精准。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无论在什么岗位,邵家两兄弟都尽职尽责,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集控运行车间副主任杨守华对他们有着很高的评价。

       “有他在,我们就安心!”徒弟们聊起师傅的种种,眼神中流露着满满的敬佩和爱戴。

 

责任担当 源自家风传承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邵家兄弟在无偿献血的路上坚守20余载?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在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尽责担当?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们从邵家三代电力人一脉相承的家风中找到了答案。

       “父亲从1979年建厂时就在十里泉电厂工作,我们姊妹五人也都在电力行业,现在我的女儿也加入了华电大家庭,我们三代人都是电力行业的职工。”说这话时,邵珠振脸上透露着骄傲。

       “其实父亲对我们最大的影响,还是‘做事先做人’,要尊敬老师傅!”邵珠峰补充道,“现在厂里还有很多父亲培养起来的徒弟,至今仍然非常尊敬他。”

现在,年近半百的兄弟俩已然也成为了“老师傅”,而他们正像他们的父亲当年那样,不仅在工作中对徒弟们悉心教导,而且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怀,尤其是对家在外地的青年职工。

       “去年我结婚的时候,师傅就带领我们全班都来帮忙,忙前忙后的他真的就像我的父亲,时时刻刻为我们年轻人着想。”徒弟石思峰对师傅充满了感激,就连石思峰的父母都说:“孩子能跟着这么好的师傅,我们放心!”

       2018年,邵珠振的女儿大学毕业,加入了华电东营公司,成为了一名电力新兵。“实习的时候,女儿看到生产现场辛苦工作、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工人师傅,她就给她妈打电话说:‘妈妈,原来爸每天工作这么辛苦。最近天气太热了,爸上班时出汗多了很不舒服,多给他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别让他感冒了,让他保重身体。’”谈起懂事的女儿,邵珠振的眼神充满了慈爱,而这温情的一幕,也让在场的记者红了眼眶……

       走近邵珠振、邵珠峰,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默默的奉献和坚守,他们用至简至朴的行动汇聚着人世间无言的大爱。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采访结束后,我们一一起立同两位邵师傅握手道别,从他们厚厚的手掌传递出的温度,也格外有力量。离开集控运行车间的路上,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不禁想到,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模范?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两兄弟默默前行、不图名利?通过本次采访,一个个答案在大家心头浮现,我们也相信,在这样浮躁的社会中总有这样高尚的人、总有这样温暖的力量装点我们的精神家园,让这个世界更加蓬勃向上。

       毕竟,比“熊猫”更珍贵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