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枣庄脱贫:资产运营多样化扶贫振兴无缝衔接

   日期:2020-10-22     来源:大众网    

        近年来,枣庄市级累计列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亿元(每年不低于1亿元),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扶贫信贷4.35亿元,向脱贫攻坚集中投入集中发力,做到“攥紧拳头办大事”。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枣庄市共实施特色“种养加”和旅游电商、光伏等扶贫项目939个,累计实现分红收益9671万元,覆盖贫困人口8.7万人,项目带动就业1.7万人次。

  为保障产业扶贫项目资产安全和收益稳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双保险”。目前,枣庄市已为914个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项目购买了资产保障保险。

  机制创新,扶贫资产有了“双保险”

  今年5月份,一场强对流天气突降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温庄村,冰雹砸向温庄花果大棚产业扶贫基地的6个甜桃连栋大棚。看着棚架上大面积破损的棚膜,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坦心痛不已:“虽然接到气象和农业部门通知,也提前作了防范,没想到还是损失惨重。”

  温庄花果大棚产业扶贫基地是冯卯镇以村委托、镇领办的形式,统筹全镇23个村300万元扶贫资金,以联村共建的方式建设的,收益惠及贫困户136户344人。为将损失降低,刘德坦电话报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来看了现场,在保额内,破损的棚膜按照每亩1750元的标准补偿,落果损失按市场价格补偿,每亩最高补5500元,并且可提前给付。”刘德坦说,有了这笔赔付金,村里可以立马恢复生产。

  目前,枣庄全市“产业保”为55个受损产业扶贫项目理赔91.53万元;“收益保”为375个未达到约定收益的产业扶贫项目理赔385.86万元。

  在扶贫产业项目管理运营中,枣庄探索建立了“四五四”管理机制。即建设规范化、资产确权规范化、运营规范化、收益管理规范化“四个规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受益权“五权分置”;实施专班负责的领导机制、健全各负其责的协调机制、完善日常监督的预警机制、创新“双保险”的安全机制“四项机制”,确保项目谋划、管护、收益“三精准”。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枣庄市按照贴近脱贫攻坚实际、承保机构能保本、配套财力可承受的原则,从保费投入、责任范围、起付标准和赔付比例等方面不断优化保险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建立先行赔付、双向调节和盈亏机制,实际赔付率不足75%的,不足部分结转为下年度投保费用。通过不断优化保险方案,险种预期年度总体赔付率可达到80%—90%。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扶贫资产启动理赔绿色通道,实行提前给付。

  由管理机制的创新带来项目发展的精准。去年,枣庄全市新纳入项目库项目100个,清除出库项目11个。建立产业项目运营预警机制,对收益低、运营不良的即时介入,及早处理。

  项目精准,扶贫产业园“牛”起来

  枣庄市薛城区临城扶贫产业园,是临城街道在绳桥村发展起来的一个精准扶贫项目。现在,养殖场肉牛的存栏量达到了500多头,年出栏量3000多头,安排贫困户就业20多人,实现了精准扶贫项目带动目标。

  产业园负责人名叫马西国,是枣庄市餐饮行业的一名企业家。2016年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临城街道为马西国提供了70亩闲置地和40万元的扶贫基金,支持他搞种植养殖一体化的扶贫产业园,项目规定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并给贫困户分红。

  马西国的扶贫基地吸纳了20多位脱贫户家庭成员就业。

  项目签约后,马西国根据实际情况,将70亩项目用地进行了规划,10多亩废旧的养殖场用作肉牛养殖场;剩余的土地,培育了新土壤用于大棚种植,建了4个蔬菜大棚。“项目落实后,我们投资100多万元进行高标准改造。”马西国说。为帮助扶贫产业园做大做强,今年临城街道又为产业园提供了68万元扶贫资金,马西国又投入500万元,合力推动扶贫产业园三产联动、转型升级。续建了4个扶贫大棚,增加了蔬菜种植品种;扩大了养殖场规模,增加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新上了两条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线;规划建设开放式DIY观光工厂,让游客亲自体验择菜、洗菜、切菜和拼盘,并把自己做好的半成品带回家。

  2018年以来,扶贫产业园的种养殖收益共为临城街道近40户贫困家庭分红近20万元,巩固了脱贫成效。同时,扶贫基地还吸纳了20多位脱贫户家庭成员工作,每人每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我在扶贫养殖场工作两年多了,我的工资和分红足够全家脱贫了。”在肉牛养殖场工作的贫困户陈宝文高兴地说。

  托管运营,构建可持续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一次领到3600元的救助款,除了吃盐打油买面,零花钱也有了!”说这话的老人叫李宗文,家住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韩楼村,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常年吃药打针,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变,从去年9月份开始。榴园镇联合底阁镇委托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壮大石榴产业为中心,整合扶贫资金933.4万元,全力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综合性园区。项目每年提供扶贫收益58万元,带动2个镇86个村1785户3895人稳定脱贫。李宗文就是其中的一户。

  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榴苗木繁育车间。

  “公司主要经营石榴苗木繁育及绿化服务。目前已建设了玻璃温室大棚2座、薄膜温室大棚1座、冷棚11个、农家乐1处,发展高标准石榴新品种种植50亩,生产优质石榴100吨,实现年销售额350万元。带动群众脱贫的同时,也实现了科技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有力带动石榴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说。

  峄城区扶贫办主任孙启峰表示,峄城区立足镇域自然禀赋,着力在管理运营上下功夫,通过“国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三种模式,构筑了产业扶贫“托管运营”长效机制,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更加集约,管理更加规范,运营更加稳定,效益更加显著,产业扶贫项目越来越富有实效性、富有生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峄城区阴平镇,当地7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运营统筹整合扶贫资金716.1万元,打造镇级产业扶贫“旗舰版”,年收益46.55万元,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60个,带动54个村524户贫困户提升脱贫质量。

  通过托管运营,可实现资金使用更加安全、项目运营更加稳定、产业基础更加牢固三大好处。“相对于过去小而散的到户项目,托管运营模式将专项资金、抽回资金等整合进行使用,既确保了扶贫资金保值增值,更实现‘好钢用到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上’,资金使用更加高效、规范,确保了资金投入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相匹配。”孙启峰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