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推动枣庄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0-08-07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编者按

今年6月9日至12日,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考察学习组前往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工作进行了考察,形成了《考察学习报告》。市委书记李峰专门作出批示:“报告很好。请各级各部门通过学习,思路上受启发,措施上可借鉴,经验上可复制,使我们的目标更明、行动更快、工作更实。”

现将《关于赴江苏泰州、浙江湖州考察学习的报告》在枣庄日报一版、二版陆续编发,备学习借鉴。以期实现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对标对表,明晰目标任务,坚定坚决落实“六稳”“六保”,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攻坚,奋力开创枣庄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考察学习组

为学习先进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按照市委领导要求,6月9日至12日,由李书亭同志带队,组织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有关部位同志一行6人,前往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在泰州先后考察了中国医药城内的石药集团、硕世生物,高港区内的统之幸食品、万向精工、大自然德森堡木业、长城汽车整车项目、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兴市内的惠尔信机械、长虹三杰新能源、黄桥琴韵小镇、高新区凤栖小镇、南理工泰兴智能制造研究院、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万基传动、泰兴市行政审批局,听取了泰州市委改革办、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的经验介绍;在湖州先后考察了市民服务中心、城市数字大脑、南太湖新区建设等。考察期间,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议,既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又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感触很多、收获很大,进一步坚定了推动我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感受

总体看,两市发展势头强劲、充满活力,尤其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招商引资方面理念新、思路活、办法多,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目标定位准、工作气魄大。两市良好的发展局面,主要得益于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敢想敢干。一是谋事有“大格局”。两市把自身发展放到国家重大战略中来谋划,泰州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三大机遇”,致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湖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努力成为长三角中心花园和绿色发展先行区。二是干事有“大手笔”。两市优化营商环境下决心、出重拳、用猛药,湖州推出九条新政,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打造营商环境,短短40天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超1088亿元。泰州部署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出台一揽子文件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再造了发展新优势。三是成事有“大目标”。两市争先进位意识强,全面拉高标杆、提升标准,向高处攀、与强者比,不干则已,干就干最好、争就争头筹。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泰州以“国内一流、江苏最优”为目标,湖州提出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环境。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大智慧、大谋略,起点之高、气魄之大确实是我们所不及的。

(二)优势发挥好、产业支撑强。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 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两地的共同做法。一是坚持放大优势。两市立足自身优势,做强特色产业,使强项更强、优势更优。比如,泰州从最具基础条件、最有比较优势的“医药、船舶、化工”三大产业出发,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延链、补链、强链,扩大集聚效应,形成竞争优势。像船舶产业就享有“全国船舶看江苏、江苏造船看泰州”的美誉。二是坚持项目为王。面对疫情不利影响,两市不约而同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不遗余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比如,泰州重点抓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突出产业项目质量、重大项目数量、有效投资总量,前5个月新签约这类项目总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48.9%。像先期总投资80亿元的长城汽车整车项目,预计年纳税超20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两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突出位置,注重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泰州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湖州更加注重人才驱动创新,都是以创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比如,泰州经常性举办产学研活动承接科技成果,强化中试平台建设、推动重大成果落地,对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外地搞研发、泰州产业化”,与中科院、南理工等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研发和产业化中心,等等,可以说办法很多、力度很大。

(三)服务意识强、服务质量高。通过实地考察两市,感受最大的是政府服务到位,听到最多的是企业称赞当地服务好。无论是泰州还是湖州,他们都把服务做到了极致,做到了企业的心坎里,做成了“金招牌”。一是帮办服务很贴心。泰州全面推行“店小二”服务,建立三级联动代办服务机制,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全程代办”,切实做到“包办企业墙外事,帮办企业墙内事”。考察看到,中国医药城已建设5期现代化标准化厂房,占地约1600亩,建筑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配有项目服务专员,可直接拎包入住。在泰兴市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置了代办服务中心,建立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窗受理、挂图作战、跟踪纪实,审批进度一览表在窗口公示,谁快谁慢、哪里卡脖子一目了然,有力推动了审批提速提效。二是专班服务很精准。泰州推行重大项目专班服务,明确一名“首席服务员”,从签约到投产各个环节均有专人对接,对建设中的难题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参观的长城汽车整车项目,占地1173亩,还涉及征地拆迁、规划调整等问题,市、区两级抽调专业人员专班服务,对项目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一对一精准服务,创下长城汽车项目最快开工的新纪录。三是平台服务很专业。聚焦产业项目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是泰州的亮点做法。像中国医药城根据医药产业特点,构建了最便捷的药品注册服务体系、最周到的高端人才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最健全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最安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吸引了大批医药项目、高层次人才落户中国医药城,仅硕世生物一家公司就聚集了8名博士、39名硕士。正是这样贴心、精准、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企业信赖,也催生了一批“二次投资”。

(四)工作推进实、干部作风硬。两市在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果,与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两市注重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狠抓落实。主要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任务分解要细。泰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后,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原则,制定了2020年重点任务清单,逐项分级、分季度细化目标,能量化的明确量化指标、能明确时限的明确时限,确保每一项任务有措施、有标准、有时限、有责任主体。从清单上可以看到,指标非常实,节点非常清,责任非常明确,既利于工作指导,又便于督查考核。二是推进措施要硬。湖州以城市数字大脑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现代智慧城市。这项工作核心在数据。如何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归集共享?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不交数据就交帽子”,坚决打破部门利益束缚,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在提升效能上,两市针对工作推动不力、办事效率低下的单位,设有“蜗牛奖”或“蜗牛座区”,鞭打“慢牛”,倒逼落后抓落实。三是考核节奏要快。泰州开展重点开发园区高质量项目建设“三比一提升”行动(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了“月度快报、双月过堂、季度报告点评、半年现场督查、年度观摩述职”的工作推进机制。湖州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组织区县“互看互学互比”,重点是看项目、比项目,同台打擂、现场打分,倒逼区县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各级干部普遍感到压力较大,真正比出了精气神、比出了新思路、比出了高质量。

二、主要启示

两市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大抓工作机制创新,勇立时代潮头,敢领风气之先,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启示。

启示之一:有眼光才能有未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眼光有多长远,梦想就有多近。回顾两市近年来发展之路,就是能够审时度势、放眼未来、顺势筹谋,对标国际标准、融入国家战略、巧借地利之便,在发展关头走出“关键几步”,见识早、行动快,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像泰州医药产业、湖州数字经济都是紧跟时代大潮培育做强的优势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地区要想实现跨越转型发展,必须放眼全球全国,立足省情市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样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就枣庄而言,要实现换道超车、赶超发展,必须要有大眼光、大格局、大胸怀,勇于领跑、不甘于跟跑,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启示之二:新理念开辟新天地。思路决定出路。两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仅推进力度大,而且理念超前、方式灵活、手段丰富,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束缚限制。像泰州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推行“系统逐渐生成、企业一次缴纳、部门一次征收”的“一费制”改革。在施工图纸审查上,泰州推广“大数据O2O审图”,网上办、联合审、不见面,尤其是疫情期间为项目赢回了时间;湖州推动“两免两减两加”试点改革,52.8%的项目豁免施工图纸审查,豁免项目开工前时间平均提前30天以上。这启示我们,解放思想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起点。优化营商环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坚决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敢破敢立,敢于打破自己身上的“紧箍咒”,推动改革实现大突破,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启示之三:大项目支撑大发展。大项目具有关键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引擎。两市始终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重中之重,持续不断地上大项目、好项目,同时下大力气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像扬子江药业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支撑起泰州医药产业之脊。像长城汽车整车项目,年产20万辆SUV乘用车,项目落地同时带来4个配套项目,致力打造泰州汽车科技产业园,可以说引来一个大项目,带来一条产业链,造就一个新产业。像动力电池产业是湖州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支撑点,拥有天能、超威两大龙头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以上。这也让我们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没有大项目难有大发展。这两年,我市密集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启示之四:强集群促成强产业。对于一方经济和一个产业而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区域竞争需要,也是产业竞争必然。泰州突出比较优势,聚焦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膨胀,扩大集群规模,2019年三大产业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11个,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数的71%,化工企业关联度就达到80%,三大产业集群905家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1亿元,可谓产业优势突出,集聚效益明显。今年湖州也提出要求,力争2020年新签约项目符合主导产业集聚度80%以上。这对枣庄而言很有借鉴意义,我市除了高端化工、锂电等少数几个产业外,其他产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单身汉多、集群化少”的现象。这产业、那产业,不集群就很难做成大产业,只有实现集群发展,才能推动优势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跨越、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我们必须要把散落的整合起来,把割裂的关联起来,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特色。

三、几点思考

对标学习两市先进经验,我们不仅是心动更要有行动,说到底要结合枣庄实际,做好消化、转化文章。经过认真讨论,对如何推动我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和建议。

(一)聚焦思想解放再发力,做好“闯”的文章。自觉把事业放在全国大局中去思考,放在省委的要求部署上去谋划,主动适应新形势,坚决破除旧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一是坚定信心走下去。这两年,我们走出了符合枣庄市情和发展实际的路子,连续在全省考出了好成绩。要按照“5951”总体工作思路,聚焦聚力“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二是抬高标杆追上去。落后不可怕,甘于落后最可怕。如今身后已经没有追兵,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奋起直追。要瞄准先进、对标一流,“跳起来摘桃子”,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义无反顾跑出“加速度”。三是改革攻坚冲出去。强力推动“9+2改革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0”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体系,打破条条框框,跳出传统路径,以改革的办法冲关夺隘、攻城拔寨,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聚焦营商环境再发力,做好“优”的文章。从市级层面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明确牵头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一盘棋”。一是强化“店小二”服务。借鉴“包办企业墙外事,帮办企业墙内事”理念,重大项目全程帮办代办,专业团队全程跟踪指导,提供更加贴心精准专业的服务,让企业专心谋发展,其他事情政府办。二是叫响“枣办好”品牌。强力推动流程再造改革攻坚,拿出“工匠精神”,一个流程一个流程梳理,做到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凡是先进地区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尤其是坚决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三是实行“清单化”推进。借鉴泰州做法,编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指标全部量化,设定时限要求,定期督促落实,谁推进慢就约谈谁,谁没完成就拿谁是问。

(三)聚焦产业培育再发力,做好“强”的文章。立足枣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突出主导产业。把园区作为主阵地,每个园区确定1-2个主导产业,不求全但求精,各园区之间差异化错位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招项目、延链条,聚政策、搞配套,引人才、提层次,做成规模、做成特色、做出影响。二是突出招大引强。按照“围绕产业招龙头、围绕龙头招配套”思路,对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企业,把分散资源整合起来,把整个链条串联起来,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形成集群效应。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借鉴泰州凤栖小镇做法,打造一批集聚创新要素、承接成果转化的平台,筑巢引凤、借势借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科技链、资本链融合,让资本找到好项目,让科学家找到好基地,让企业找到好平台。

(四)聚焦干部作风再发力,做好“实”的文章。考察中接触到的干部,对事业充满激情、对业务驾轻就熟,工作很务实、作风很扎实。相比而言,我们干部不务实的问题依然存在,要从制度机制上发力,营造事业至上、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一是用考核传导压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日常考核,完善节点考核,考核频率大一点,工作节奏快一点,定期打打擂台,经常排排名,让干部时时刻刻感受到压力。二是用激励增强动力。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用好考核结果,更加注重与干部经济效益挂钩,更加注重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让实干者实惠,使有为者有位。三是用制度激发活力。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细化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为敢想者“开绿灯”,为敢干者“兜住底”,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