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高奎贤:挖掘山区资源优势 引领乡亲脱贫致富

   日期:2018-11-11     来源:枣庄文明网    浏览:137    


高奎贤,男,汉族,1958年生,任滕州市南沙镇上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一道穷沟一架山,春种秋收用肩担。腰累断,肩磨烂,填饱肚子不落钱;嫌这穷,嫌这偏,户口争着往外迁……”

15年前,滕州市南沙河镇上营村流传着这样令人心酸的民谣。

15年中,他克服困难,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用全部精力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15年后,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道路蜿蜒宽阔,房屋宽敞明亮,群众安居乐业。他带领山上营群众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蜕变。

“党有恩来民有钱,致富不忘高奎贤……”一位平凡的大山的儿子,用激情和责任,演绎成山乡百姓巍然屹立的脊梁,也让党旗在群众心中更加鲜艳。

他,就是上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奎贤。

上营村是滕州市南沙河镇最东部的山村,全村共520户、2160人,耕地1230亩,荒山3700亩。自2002年高奎贤上任后,他将一个全镇最穷最乱最差的村,一步步变成一个全镇最美最富最文明的村。但是,他从来没有趴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推动村庄年年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就像该镇党委书记评价他那样:高奎贤用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坚持“三个不变”,即:干劲不变、信念不变、为民服务的原则不变,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立志回村改变贫穷

2002年以前的上营,在南沙河镇和现在一样有名,而有的却是差名。“民房满山随意建,条条都是死胡同,姑娘争着往外嫁,吃水要到山外挑……”“光棍多、蛮子多、打架的多、告状的多、小偷小摸多;乱子窝、懒汉窝、喝酒赌博的窝;地下没挖的、手上没花的……”上营“穷乱差”的顺口溜,这里的群众一讲一大堆。

外出打工多年的高奎贤,不仅在滕州市里安了家,而且还办起了食品厂,年收入在三四十万元以上。可是每次一回到老家上营,他总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心灵之痛。在乡亲们的期盼下,他决定回到自己穷困的小山村参选村干部。家人的反对几乎是一致的:“在城里过得好好的,干吗回那个穷窝?再说,几任村干部都干不好,你逞哪门子的能?”“好干我就不去了!”高奎贤上了犟劲,甩下这句话后,义无返顾地回到了家乡。2002年4月高奎贤高票当选为村干部。因为一个人的到来,上营村的历史被彻底改写,群众生活也彻底翻身。

解决群众期盼

“行路难、吃水难、规划乱”是高奎贤上任之初,急需解决影响村级发展的三大绊脚石。

修路难,抵不过高奎贤和群众的齐心协力。修路前先进行村庄规划,他和村干部首先从自己身上求突破,先拆除自己和村干部亲属的房屋。然后,他和村干部分工,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群众家他连续去了20多次,终于做通了100多户的工作,全村共拆除民房107户,使排房整齐划一,增加主街2条、小巷20条。修路没有资金,高奎贤带头捐款18万元,带动村民共同捐款38万元,将一条总长3.2公里的柏油路贯通全村,还修筑了近4公里的拖拉机运输专用线和11.3公里的环山路,上营通向外面的道路被彻底打开。

找水难,却抵不过高奎贤的坚持不懈。上营村地处山区贫水区,解放后共打了11眼干井,都因无水而终。“吃水贵似油,青年盼白头……”这首歌谣道出了上营吃水的艰难。但是,吃水问题不解决,老百姓就很难过上好日子。高奎贤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也要试一试。为筹措资金,他背着家人将城里的一处房产抵押,贷了20万元,和打井队伍同吃同住。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上半年,上营村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不久后,又打出两眼深水井,解决了80%的田地灌溉。至今仍有村民回忆说,出水的那一刻,村内回荡起响亮的鞭炮声。

挖掘资源强村富民

穷则思变。影响发展的瓶颈解决了,高奎贤打出了一套套使村庄变强、使村民变富、使村庄变美的“组合拳。”

他借助交通、资源和闲置场地的优势,发挥自己原来经商的人脉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13家企业和3家养殖场落地。

他又带领村民在3000亩荒山上植树造林,多年来的坚持不懈,使荒山全部披上绿装,近18公里的环山路、环村路也全部栽上经济林。如今,上营林业资源价值非常可观。

然后,他又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硬化、美化、绿化村庄。村5条主街、40余条街巷、18公里环山路全部陆续硬化,原来路不通,变成了如今的“户户通”;村集体在中心街建设了61套门头房,建设了40余套“别墅型”农民公寓,村庄主要道路全部高标准绿化,上营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先进村。

13家企业、3家养殖场、61套门头房,每年村集体租金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上营从过去的负债累累,到现在集体资产达4000余万元。群众生活也随之提高。

富则思进。高奎贤在发展的道路上从不停歇,他说,我们村子还不够富,群众生活还不够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在他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下,上营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加快了农村改革步伐。村中1230亩土地全部整建制流转,解放了全村劳动力。他又组织土地中“解放”出的劳动力,采取外派劳务到潍坊和内蒙古就业、安排周边企业打工、到本村种养大户和村内公益岗位就业等形式,安排群众就业800余人,工资性收入成为群众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高奎贤又制定了“村民建房互助”机制,外出打工的村民2户或3户结成帮扶对子,将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建房,如今95%的群众都盖起了新房。

现在的上营群众,大部分家庭月收入超过万元,500余户群众拥有小汽车400余辆。村民建房逐渐由村东山腰向村西平原过渡,形成了村东老石头房、中间村民新建房、西边“别墅房”的村庄格局,群众笑称:上营从东向西分别为“非洲、亚洲、欧洲。”

本村姑娘由留不住变成了“撵不走”,一个个外地姑娘争着嫁到上营来。

真心为民赢得群众赞

高奎贤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发展经济,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实惠。村集体每人每年补贴群众养老保险200元、医疗保险每人50元;新考上学的大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计划生育双女户家庭每年奖励1000元;村民在吃水、治安保险、农业保险等方面均享受补贴,老党员和优抚对象在节日期间也给予一定的补贴。

物质丰富了,高奎贤特别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全力提高群众素质。他修建了1.3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立了广场舞队伍,每天在广场上跳舞的群众达200余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设了公共食堂,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约。他每年都组织召开千人村民大会,对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和先进个人隆重表彰奖励,“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高奎贤把村民当家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为群众服务。从14年前回到上营,高奎贤就没有再到城里的家去住过。14年里,他吃住在村,从没出过远门,每天在村里忙的团团转,有时一天接打处理村级事物的电话100多个。他对每家每户了如指掌,谁家困难、谁家有病、谁家有残疾,谁家人干什么他一清二楚。而自己家里的事,却从来不放在心上。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他是村里人,他在俺家里只是挂个名,孩子小的时候上几年级,在哪个班,他根本不知道。

多年来的日夜操劳,高奎贤也落下了一身病痛。植树造林时节,高奎贤手持扩音喇叭组织村民上山植树,一次次山上山下跑,扩音喇叭用坏了20多个,并落下了腿疼的毛病,如今每天都疼。他经常吃饭不按顿,睡觉不按时,落下了胃疼的毛病。前不久,高奎贤又因胸闷住院治疗。

这一切,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高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千言万语无法形容对高书记的赞扬”“高书记,晚上到我们家喝汤吧”……。自从高奎贤在村任职以来,经历了4次村“两委”换届,每次都是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2004年、2014年,除自己没有给自己投票外,其他党员全部把票投给了高奎贤。

现在的上营,山青、水秀、村美、民乐。高奎贤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百姓,成了群众心目中一面鲜红的旗帜。如今,高奎贤正在和村干部一道,谋划着上营的长远未来,带领全村群众朝着小康之路阔步迈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19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32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