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页    ┊   活动动态    ┊   主办单位    ┊   活动简介    ┊   投票规则    ┊   微博互动    ┊   联系我们    ┊   投票排行
您的位置:首页 >> 参选人员
刘慎海
发布作者:枣庄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6/19  查看2323次
点击看大图

孤独的坚守

——枣庄市书源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慎海诚实守信事迹

 

黝黑的面庞,朴实的话语,憨厚的笑容。初次见到刘慎海,怎么也不能把他和省级非遗项目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划上等号,分明就是一位农家大叔嘛。但和他谈起毛笔,你的印象会完全发生变化,他对毛笔认知、执着、坚守,让你感受到了他特有的气质和个性。

坚守毛笔这个曾经的夕阳产业

1985年高中毕业的刘慎海,进入枣庄毛笔厂工作,从车间工人、仓库保管员、技术员、业务员一干就是15年。他一直热爱制作毛笔,他的双手无论春夏秋冬在做毛笔的水盆中泡了10年。15年中他曾背着毛笔,坐火车、搭汽车、徒步走,在风风雨雨中走遍了大江南北推销毛笔。15年中他受过骗、遇过劫匪,也遇到过好心人帮助,但是没有动摇他对毛笔的热情。八九十年代,枣庄毛笔曾经远销河南各地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北京等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北方地区闻名遐迩,枣庄地区仅此一家。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型书写工具的普及,毛笔用量锐减,枣庄毛笔的销量受到极大冲击,毛笔制作业也陷入低谷,毛笔逐渐成为了“夕阳产业”。2000年枣庄市毛笔厂宣布破产。刘慎海舍不得流下了无奈的泪水,在宣布破产的那天,他彻夜未眠,他不愿意让祖辈传承的毛笔制作技艺就此失传,他更不愿意看到昔日的工友一个个失去工作。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工友们的劝阻,大胆的提出了承担毛笔厂所有债务,自己继续经营这个“夕阳产业”。2000年底,刘慎海接下了枣庄市毛笔厂近百万的债务,留下了车间里的所有工人,带着他东奔西凑的20万元钱,成立了枣庄市书源笔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让毛笔这个文化遗产继续留在了枣庄。

用诚信让毛笔走出国门

“质量是企业的灵魂,是立足的根本”,刘慎海深深的认识这点。毛笔制作全靠手工,流程精细复杂,分干活、水活两大类。一支毛笔从原料准备到制成,要经过梳毛、齐毛、切毛、轧毛、撕毛、折毛、倒毛、圆笔、富笔、拢笔、染笔等72道工序,大小制作工具数十件。在所有工序中,最关键的是“梳、齐、切”三道工序,需要丰富的经验,稍有不慎,制作出的毛笔笔头就会出现鼓、凹等,成为残次品。

在质量上刘慎海每支都要亲自检查。他在产品质量、规范上要求都非常苛刻,他在产品中把握二个原则:第一选料精良。以湖南羊毛,北方黄鼠狼毛、狸毫、马毛及植物麻等为主要原料,绝不掺假。第二舍得用料。制作毛笔笔头,用的羊毛多,制成的笔头才会绵里藏针,经久耐用。用料少,笔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不行了。他常说只有“做人和做产品都让人信得过,你才能赢得市场”。

国内市场的低迷,让刘慎海倍感压力山大,他开始动起了国外市场的念头。2001年刘慎海先从在青岛、上海的贸易公司跑起,辗转在青岛和上海之间数月,接触了数十家公司,在公司门口等过5个多小时见老板,也不顾门卫阻拦闯进公司见老板。2002年,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终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刘慎海展开第一次合作,签订了5万支毛笔合同。第二次合作签订了10万支,合同签订后正值羊毛、狼毫降价,刘慎海主动提出重新签订合同,每支毛笔成本降低0.2元。听到刘慎海这样说,当时这位客商就感慨地说:“就冲老刘的这股实在劲儿,我也要和他长期合作。”因为这次的主动让利,刘慎海和这家外贸公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打开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外市场。时至今日,“榴园”牌毛笔仍然是他的主要货源,而这种为求诚信,主动“吃亏”的事刘慎海还做了很多。

一位在北京经营生意多年文化用品生意的老板直爽地说,在我所有供货商中,老刘只赚了小钱,为啥?太实在。我曾提醒他,质量固然重要,但不要太讲究了,否则成本太高;该高价的一定要高得上去,高档就要高利润。而老刘却不这样认为,老刘说,市场的竞争就是良心的竞争,买卖得凭良心。质量是生命,不管下多大的成本,首先要保证质量,这是我的立厂之本规;其次,高档也不能漫天要价,在成本的基础上加适当的利润即可。为此,两人还争得面红耳赤。

因为诚信当头,铸就了一流的品质,凭着这样的诚信,刘慎海与国内外许多商人、书画界的老师结下很深的友情,打开了大江南北的销售网,铸就了榴园牌毛笔的多项荣誉:获得枣庄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创作的《毛笔系列》在“滨湖杯”枣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创作的《福禄寿祥帧五支装套笔》获枣庄市十佳外宣纪念品荣誉称号;获得枣庄市“旅游产品银奖”;创作的毛笔“毛笔刚柔相济3只装”产品在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花冠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旅游产品指购产品”。2012年认定为“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爱心呵护着坚守着他的员工

毛笔制作工艺复杂,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因为制作毛笔利润薄、销量小、收入少和劳动强度大、长时间浸泡手臂、脏活苦活太多太重,不愿学习、传承这项技艺。刘慎海的公司里目前的员工有30多人,他们从业最长的已经有三四十年了,他们同样也坚守着毛笔事业,坚守着他们的带头人刘慎海。

十多年来,刘慎海从未拖欠过员工一分钱工资。哪怕是在创业之初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他也坚持按时、足额为员工发放工资,他曾说过:“我厂里的职工有的孩子在上学,有的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每月的工资就是他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我怎么忍心拖欠他们的工资呢?”近几年来,凡是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会主动离开,大家都愿意跟着刘慎海干。前些年,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公司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国际订单一下子少了许多,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选择了裁员来缩减成本。厂里的有些员工也忧心忡忡,心想:我们厂估计也不例外。得知大家的心情和想法后,刘慎海主动劝慰大家:“只要公司还在一天,我就不会无故辞退一名工人。”工人们都很受感动,干活比过去更加积极和卖力了。在公司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下,公司终于顺利度过了金融危机的危险期,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刘慎海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没有辞退一名工人,也没有迟发或者欠发一分钱工资。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含义在于拥有自己的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它担负起的社会大义。”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也坚守着毛笔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而思源,刘慎海在诚信经营的同时,没有忘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每逢过年过节,他总要给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户,挨家挨户地送钱送物,让他们安心过节;公司里的员工谁家有个生老病死、意外情况,他总要送上慰问金;遇到学校和一些福利院需要物品时,他总是尽可能地去奉献。几年来,他在救灾救济、扶助残疾孤寡老人等慈善路上马不停蹄,捐款累计资金10多万元。特别是20085月,四川那场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和员工都纷纷慷慨解囊。

商海弄潮四海秀,豪情满怀酬春秋。又是一个15年,15年来他把一个行业衰退、濒临破产的小厂带入了全省知名品牌,可以说与他多年的技术和多年的经验、与他本人的性格、与他圈内的人脉和口碑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他孤独坚守这个夕阳产业的毅力更是根本。毛笔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发展道路上将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刘慎海这位传统文化企业家,将继续以慈善乐施普济穷困,以诚实守信经营企业,以满腔热血绽放激情,能打造出“夕阳中的朝阳企业”,他也坚信只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在这个路上踏出的每个音符都是动听的,这些美丽的音符将伴着这个代表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毛笔行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支持投一票 
支持票:2381  |  人气数:2323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By:Nzcms v7.7.25  |  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