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二十四载精心服侍 用孝心诠释人间真情

   日期:2024-04-01    

王振,男,1986年2月生,山亭区桑村镇桑村村人。十三岁那年,父亲摔伤半身不遂;十五年那年,母亲又出车祸,撒手人寰。艰难困苦中,年少的他用坚韧担当扛起了所有的责任,二十四年坚守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他用孝心和爱心谱写了“孝老爱亲”的赞歌。

噩耗,击碎平静而幸福的家

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来得确实那么的突然与沉重。

他原本生活在一个平静而幸福的家庭,青春少年正和同伴们一起学习、玩耍。然而,中学初一那年,父亲在外打工,不慎摔伤,造成半身不遂。回到家中,看到的是,卧床的父亲饮食都要靠输管进食,生活无法自理,一家人的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可是,祸不单行,噩耗再次降临这个小家庭。初三那年,母亲外出因交通事故,也离开了人世。

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失去了家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在村两委、乡邻乡亲的关心和支持下,生活并没有击倒他,因为,他知道,这个家庭里的男子汉,不能倒下,必须站起来,坚持信念一路向前。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也曾跑到母亲坟前大哭一场。回到家中,还是继续照顾父亲和妹妹。

坚持,对待父亲无微不至

最初,他瘫痪卧床的父亲,由于头部也受到创伤,情绪很不稳定,经常闹脾气,无法语言沟通;右手失去知觉,更无法用笔写出来,想表达的意思说不出来。

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每天他要为父亲,擦脸、擦手、喂饭、处理大小便;定期擦身、换衣、理发,细到修手指甲、脚指甲。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二十四年。

百善孝为先是他的座右铭。他说,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他悉心侍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情地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照顾父亲,父亲瘫痪后,躺在床上不能动。“早上为父亲端水洗脸,晚上洗脚,每天擦身、换衣、做饭、喂饭,一刻也不能闲着。”为了照顾好父亲,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父亲行动不便,夜间小便次数多,他记不清有多少个夜间起床查看,帮助父亲按摩、翻身……在他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的,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没有生过褥疮。他说:“父亲,这个时候最需要身边有人,服侍老人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天经地义。”

而他的父亲偶尔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他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去理解父亲的想法,没有流露出半点不耐烦。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让父亲变得舒心。

现在,他的父亲,已经能够下床坐轮椅,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收听广播、看电视,通过父亲的笑容,他能看出父亲喜欢的节目;父亲通过打手势,他也基本知道什么是什么意思。父子沟通变得越来越和谐融洽。

从父亲摔伤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20年间,他从来没有怨言,用一个男人的担当,肩负起了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这20多年的坚持,他用美好的心灵诠释了爱的真实含义,长期坚持确实很难,但他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很艰难困苦!

相伴,守护着这个有爱的家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在农村,我们家是最平凡的一家,我的丈夫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了最真实的幸福。”他的妻子王方敏说。认识他八年了,我们也有了一个可爱懂事的儿子。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变得听话、懂事。他说下步要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业,而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服务社会的爱心。在他的眼里,父亲是个温和的人,没有过多地唠叨,也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着身边人。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他说,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和妹妹都难以报答,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和妹妹也有了新的工作,父亲也和他一起住进了新房,会一直陪伴父亲终老。

一份爱,一份担当,每份爱的背后都有一份坚持,一份责任。这就是他,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温暖着身边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的高尚品德,将爱心、孝心、责任心奉献给了自己的温馨小家。

 
 
更多>同类枣庄好人

推荐图文
推荐枣庄好人
点击排行

 
© 2023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